【劉梓潔】瑜珈音樂連結身體與心靈

Cover story No Music, No Life.

撰文・攝影=劉梓潔

劉梓潔 寫小說、散文、劇本,喜歡瑜珈、旅行、下廚,並用寫作努力把以上事情結合起來,今天夏天完成美國瑜珈聯盟200 小時師資培訓。
劉梓潔
寫小說、散文、劇本,喜歡瑜珈、旅行、下廚,並用寫作努力把以上事情結合起來,今天夏天完成美國瑜珈聯盟200 小時師資培訓。

瑜珈與音樂是分不開的。西元前,在古老印度傳承瑜珈,祈禱文梵唱就是重要的一部份,藉著聲音的共振,幫助身體穩定,也唱出祈禱與祝福。到了1960 年代,幾位印度靈性大師被引進西方,與反戰、解放、迷幻、搖滾樂等思潮結合,興起了風起雲湧的嬉皮文化。許多搖滾樂手(例如披頭四)來到了印度學習瑜珈,更有許多歐美年輕人,在搖滾音樂節上聽了一場瑜珈大師開導,或拿到了印著靈性大師照片的手冊,而走上修行與追尋之路。

因此,瑜珈音樂絕不是蟲鳴鳥叫流水微風而已,它結合了古老梵唱與搖滾精神,進入和平喜悅的流動。我常常因為音樂來挑瑜珈老師,一個好的瑜珈老師,就像一個好的DJ。在靜坐時以西藏頌缽開場;在動態的練習裡,挑選充滿律動節奏的印度鼓音樂;而在靜態的舒緩伸展時,搭配女歌手的柔美吟唱。

除了練習時的背景音樂外,有種瑜珈練習本身就是音樂。它叫“Kirtan”,老師反覆領唱祈禱文,並加入樂手伴奏,通常是吉他、手風琴與鼓。我還上過一堂有Live 演唱的瑜珈課,大休息時,吉他手彈奏著簡單的和弦,輕輕吟唱梵音。那時,感覺到身體清明安住,幾可漂浮,像一顆水珠般從音節的尾端落下,融入純淨意識的汪洋。

泰國蘇美島的現場錄音

《Wind Across the Sea》 by Jack Harrison,2008

非常喜歡她的歌聲與創作,曲風單純,歌詞簡單也很有意義, 每次一個人沒事做的時候都想放這張專輯享受一下。特別是 〈All About Your Heart〉,輕快又浪漫。聽她的歌我多半 不是做菜,而是在享用一杯咖啡或吃甜點時,可以好好感受 她的創作才華。

讓我又哭又搖擺的嗓音

《Mata》by Daphne Tse,2009

今年農曆除夕夜,我在峇里島烏布參加了 Daphne Tse 的音 樂會。Daphne 只有一把吉他,一副清亮嗓音,當她領唱著 「Peace to all, Joy to all, Love to all…」時,我和旁邊的義 大利大媽哭得唏哩嘩啦之後環抱著對方的肩膀,繼續隨音樂 搖擺,那時我真的知道什麼叫做和平,什麼叫作把愛送出去。

勵志暖流的吟唱

《ONE》by Kevin James,2010

Kevin James 歌曲的特色是,由印度的祈禱文開始,吟唱多 回之後,加入翻譯改編的歌詞,相較於軟性的療癒,Kevin 更像強而有力的「勵志」。「自由」是他歌曲裡經常歌頌的 主題,直接而不隱晦,我們聽一個單字 Freedom 時不以為 意,但當一百人一起唱著一百次 Freedom 時,眼裡心裡皆 會充滿暖流。

讓全身得到舒緩的祝福

《Deva Premal & Miten In Concert》 by Deva Premal & Miten,2009

Deva Premal & Miten 是瑜珈音樂界的「明星」,他們不但 專輯多,也是許多瑜珈老師與瑜珈會館的選擇。來自德國的 Deva Premal,嗓音充滿靈性,不急不徐,像是一雙充滿靈 氣的手,一遍一遍地掃瞄過身體,直到從頭到腳完全放鬆, 即使不瞭解梵文的意思,全身像是完全得到祝福,充滿舒緩 與平和。

迷離又幻醉的電子瑜珈

《Savasana》 by Wah!,2004

Wah! 像是瑜珈音樂界的精靈,總是大膽地加入電子元 素,但又不到迷離幻醉的程度。Savasana 是瑜珈的大休息 之意,指的是經歷一連串動態練習之後,每一吋肌肉都不再 用力,把身體重量完全交給大地的放鬆狀態。而聽著 Wah! 的聲音,更可以從物質身體的放鬆,慢慢進入深層的平靜。 不但放下了身體,心中煩躁纏雜之事,也一併放下了。

讓人一早充滿希望的歌聲

《Grace》by Snatam Kaur,2004

Snatam 出生在錫克教的瑜珈世家,從小就跟媽媽學習唱誦, 求學過程學習小提琴、吉他、聲樂,擁有紮實的古典音樂和 唱誦的好基礎。她的聲音雖然符合所有優美、嘹亮、音域遼 闊等「基本功」,但卻有一種堅毅穩定的陽性力量,在吟唱 中提供一種依託與撐持。這張專輯很適合在一早起床梳洗時 播放,會感覺一天充滿希望。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