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No Music, No Life.
口述=陳映蓉
採訪・撰文=徐紫柔

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畢。
導演處女作「十七歲的天空」,後有「國士無雙」及短片、音樂錄影帶……等等,近期作品「騷人」,講述末日後青春,為金馬奇幻影展開幕片,陸續映演於香港、台北、愛丁堡、富川等國際電影節。
工作時我會聽音樂,拍攝前期特別需要音樂,寫故事劇本時幫助我發想的音樂會是古典樂,我會思考如何讓音樂轉化成影像,但有時影像和音樂可能不適合放在一起,但它可以是個連結,這是一個對想像很好的練習。
通勤時聽的音樂比較生活一點,音樂本身它來什麼個性,我就吃什麼感覺,配合著音樂會覺得擁擠的車廂比較詩意,比較好受一點,可以想很多事,就算不想事情,眼前的事物都會被美化,就好像配樂師,幫自己眼前的場景作配樂一樣。
《騷人》配樂前製列有一些參考音樂, 有Iggy pop、有REM,也有John Lennon…,其中不乏一些六、七○年代的音樂,當時的世界剛從戰後重生,對愛與和平尤其充滿期待,是一個理想和信念被推到巔峰的時代。《騷人》講的是末日裡的新生,無形中也許便遙敬了這般的氛圍和氣質。
音樂對我來說是一個最高的創作形式,它是一個不能再分解的東西,是藝術創作最基本的一個單位,很難被超越。所有的創作形式都跟時間有關,音樂跟時間的關係幾乎是一比一的,如果藝術創作以單位作劃分,音樂幾乎就是它的最小單位,音樂就是一個最自由、最簡單,又可以創造一個世界或決定一個世界的方式。
創作時激發靈感的音樂
《Glassworks》by Philip Glass,2005
Philip Glass 的音樂在我生活中陪伴我的頻率很高,尤其是特別想安靜下來的時候,平靜又很有節奏。寫東西的時候也會聽,他是一種純然的結構,純然抽象的感情,但有時他太澎湃,我等這個情緒結束之後再開始寫東西。
與朋友同樂的音樂
《Hit Single Anthology》 by The Troggs,1991
這張專輯裡的〈Wild thing〉經典歌,是一個放鬆的音 樂,The Troggs 的歌都很棒,很開心,適合大家一起玩樂 的時候,或是和朋友開開車去露營、聚聚喝一杯的時候放 出來與朋友分享,適合同樂的音樂。
不想睡覺還想玩樂就聽這張
《Apologies to the Queen Mary》 by Wolf Parade,2005
它的音樂比較噪、比較狂野。如果睡前你還很亢奮,身旁已 經一片死寂,但你還不想睡的時候,或是自己還沒玩完的時 候,就可以聽這張專輯。
睡前讓我平靜的音樂
《Micah P Hinson & the Gospel of Progress》 by Micah P Hinson,2005
睡前音樂其實是在找一個平靜,雖然鄉村民謠的 Micah P Hinson 的沉靜也滿沉重的,節奏不是波濤張揚,聽他的嗓 音就好像要讓人哭出來似的,他不輕鬆,對我來說是悲壯的, 他的情感甚至是比 Bob Dylan 還重的。
開車出去玩聽的音樂
《You Could Have It So Much Better》 by Franz Ferdinand,2005
Franz Ferdinand 的音樂很適合在開車出去玩的時候聽。 開車時,焦點一直變,有迷幻的感覺,這時聽他們的歌, 把窗戶都打開,讓風啊山啊海啊都進來。前陣子我跟朋友 去花蓮玩的時候就在聽,開長途車聽音樂是很享受的。
讓通勤時刻變成公路感的音樂
《時光.漫步》 by 許巍,2002
大陸歌手許巍這張專輯裡的〈藍蓮花〉這首歌,我有一陣子坐捷運的時候常會聽,這首歌讓通勤的時刻很有公路的感 覺。雖然處在一個空間,但看著旁邊的公路,聽著〈藍蓮花〉,有一種寬闊、遠方的感覺。心境也變得很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