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埭強】表面漂亮之外的關懷

一種設計 人見人愛創作祕訣

口述=靳埭強
香港設計界大師級代表人物。獲頒香港紫荊勳章,曾出任香港設計師協會多屆主席,作育新秀無數,目前為「靳劉高創意策略」領導者,作品獲多國美術館收藏。
撰文.攝影=葉思吟
圖片提供=靳埭強

 

靳埭強
靳埭強享受四處工作的時光,在不同城市尋找創作靈感。

 

小時候我想做畫家,願意為藝術犧牲的那種人,後來因緣巧合成為設計師,起初並無特別理想性,但隨著不斷學習過程,逐漸發現兩者之間存在共同的創作元素,設計甚至能夠影響更多人,才慢慢改觀愛上。

25歲從裁縫轉行進設計圈,年輕時參加無數比賽,獲得許多肯定與累積成就感,原本鍾情的水墨繪畫也得以延續,展出幾乎都被全數收藏,更加激盪我在兩種領域間的遊走和開創,設計作品融入東方元素與水墨語言、媒材形式,開展獨特美學風格。

好的設計概念,首要滿足「用家」需求 (存在臺灣50~60年代對消費者的親切稱呼),除了作一個商標宣傳外,希望透過設計傳達給消費者更好的理念。在專業成本與技術考量下,Design For People,發想出看似簡單的符號,但仍讓大眾都能產生共鳴,人見人愛,進而啟發觀者的藝術鑑賞力、願意收藏跟隨,這樣的設計意義便顯得不同。

如今,我更關注設計者的初衷,一位專業者關懷對象不只是人,還應推展至他者,設計過程應不斷思索所選用的媒材或最後呈現成品,對宇宙、地球大氣有什麼好處?在與年輕朋友分享經驗時,尤其強調「關懷的設計」理念,特別是身處大中華區經濟快速發展狀態下,在強化專業同時,不只要有設計力,更應具備品德。

所以,作品除了表面漂亮外,設計師更須思索背後傳達出的社會關懷內涵,如此不僅有助提升企業形象,也能無形改變消費意識。

隨著忙碌工作,飛來飛去機會增加,我很享受跳脫慣常工作環境,到他方停留一段時間的日子,四處逛逛街、感受當地生活、吃吃在地小點,來自不同生活型態與文化的刺激,日後都轉化成創意靈感。文化,就好比一個地方的名片,各地傳達出獨特生活型態,敏銳設計師作品當適度連結在地化與國際觀。

前陣子,參與評選新光三越以「停.留」為 主題的年輕設計師大賽時,我一方面觀察他們對文化敏銳度、是否具備豐富情感與想像力;另方面檢視他們如何從生活中萃取出藝術元素,轉化為具有功能性的實體作品,必 須通過一關關考驗,才能脫穎而出。

而正是在開創與停留之間,以個人生活經驗 作為創作原點,發想出讓人會心一笑的作 品,讓設計師工作充滿無限魅力。▍

 

「新光三越2015青年設計大賽」展覽

臺北信義新天地:3/5~17,A8館7F

活動會館 臺南新天地:3/20~31,5F

活動廣場 臺中中港店:4/2~20,10F文化館

標籤:Tags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