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搖滾事


這張專輯臺灣大概不會引進,
但值得擁有實體 CD 

── 盲歌手周雲蓬的《四月舊州》



┃馬世芳┃



《四月舊州》(2014),周雲蓬
《四月舊州》(2014),周雲蓬


「民謠這東西,可以野氣十足,可以文質彬彬。真正了不起的民謠,要嘛就該是野孩子,粗服亂頭、不掩國色;要嘛就得積澱出幾分實在的教養,向樂府詩看齊。」

三年前,我寫下那段話,那是一篇寫中國民謠歌手周雲蓬的文字。一方水土生養一方花草,我從「中國新民謠」那些土裡河裡鑽出來的歌,聽到若干我們這片島上絕對養不出的奇花異卉。當時我認為:有自覺、有能力在「積澱教養」之餘仍然「不脫野氣」的歌者少之又少,老周是其中最值得期待的。

長久的等待,畢竟值得。2014 年快過完,終於聽到了老周的新專輯《四月舊州》。這張專輯正式引進臺灣的機會堪稱渺茫,但不管通過什麼方式,它絕對值得費事弄張實體版本來珍藏。別的不說,光它質樸大方的裝幀,就讓人愛不釋手:這歸功平面設計師「區區 500 元先生」:整張專輯便是一封穿越時空的家信,一張張信紙寫著歌詞,字跡工整而拙趣,是大理巍山古鎮一位年過八旬李老先生的手跡。

這質樸卻仍精緻的外觀,搭上裡面盛載的歌正好:這是一張以「手工業」、「非慣行工法」、結合「有機農作」精神做出來的唱片。若拿臺灣的音樂作品來對照,在精神思想和實作技術各方面最接近的,可能是以莉高露和林生祥。然而,周雲蓬又多了幾分來自北國的、沉鬱而遼遠的詩情。

老周和專輯製作人、多年戰友小河(另一位中國獨立搖滾、新民謠的標幟人物)在雲南大理舊州村落戶,找到一幢有大院子的小樓房,「一樓睡覺,二樓喝茶,三樓就是我們的錄音棚」。每天早起早睡,不酗酒不熬夜,「像退休老幹部一樣愛護身體」,慢慢推敲、慢慢琢磨、慢慢錄出這張專輯。各路樂壇好手常常帶著酒來探班,他們便邀請每位朋友貢獻一些聲音,於是《四月舊州》的樂手名單也成了「中國新民謠」一代人的小半部點將錄:楊一、歡慶、張瑋瑋、張佺、郭龍,這些名字未必家喻戶曉,卻個個底蘊深沈、內功紮實。

專輯的「壓艙之作」,是獻給文革冤死者林昭的「四月輓歌」:女青年林昭在 1957 年因為支持「大鳴大放」而被劃為右派,1960 年起長期關押在監獄,受盡挫辱仍不低頭,即使紙筆被沒收,她仍用鮮血在被單上寫作,留下大量的血書。1968 年四月底,她因反革命罪名被槍決,得年 35 歲。兩天後公安人員到林昭母親家,索取五分錢子彈費,她的母親霎時瘋了。一個月後,林昭父親自殺身亡,七年後,林昭母親亦自殺身亡。過了 40 幾年,如今林昭仍是中國當局忌憚提起的名字。

周雲蓬以母親的視角寫下「四月輓歌」:



交給陌生人五分錢/媽媽買了一顆子彈
該把它放到哪裡去/想看見又害怕看見⋯⋯
時間請你停下/在四月的最後一天
讓她跑完所有的街道再放她死去吧⋯⋯

在蘇州城的閶門外/夢中的家門窗緊閉
只有海鷗從海上飛來/報告大海依然勝利
報告親人們早已離散/再沒有什麼消息啦⋯⋯



三年前初聽老周彈唱此曲,震撼非常。專輯版加了鋼琴跟和聲,層次更豐富,感情更深沈。這是周雲蓬發表「中國孩子」之後十年,又一首扛得起整個時代的哀歌。一面聽,一面也在想:在我島,有誰能為林茂生、鍾浩東、鄭南榕寫出擲地有聲的傷悼之歌呢?

《四月舊州》兼顧了「唱片製作」手藝的技術含量,和民謠恣意野生、「行吟江湖」的本質─「中國新民謠」曲折十幾年,能夠平衡兩者的作品,極之稀少。我島文青在瘋魔宋冬野之餘,也請騰出耳朵,聽聽周雲蓬吧。▍






馬世芳 廣播人、作家。著有《耳朵借 我》等四本散文輯,編過幾冊書,拿過幾座廣播金鐘獎。有人稱他是「臺灣首席文青」, 他卻說文青早變成罵人的詞了,不如叫他打零工的。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