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穿過微光前行
一種影像 真實記錄重生之後

那是在進入《小日子》工作前的那段時期, 跟隨陳文彬導演進到高雄甲仙小林村其中一個安置區——五里埔拍攝紀錄片。一晃眼, 現在距離八八風災已過了七年,《此後》紀錄片也已拍攝了七年。
猶記得第一次見到災難倖存者翁瑞琪大哥, 自己不知要說些什麼,彷彿所有安慰的語言都是多餘。反倒翁大哥如往常一樣,見到我們總帶著笑容問候說:「你們又來啦。」
或許面對鏡頭的拍攝,他已經熟悉,因為風災過後,在重建的過程中,他經常接受不同人的採訪,然而,能夠如此坦然地一次又一次被打擾,我想,也是異於常人。
很多時候,紀錄片工作者在田野中的拍攝過程,一方面記錄主人翁的生命故事,另一方 面也在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每每在面對翁大哥時,我總忍不住去想:「面對一家 11 口全被無情風災帶走生命,最後只留下自己一個人,他是如何走過傷痛?在夜深人靜,在每逢父親節之際,是否常常憶起過往一切? 此後,他要如何走下去?」
「對餘生者來說,我們都是被逝者留下的人。只是此後又要如何接續人生道路,讓逝者安息,生者無憾地在生命的旅途中,緩緩前進呢?」這是導演在紀錄片中非常感性的一段話,卻也道出多數人心中無法言喻的疑問。
在片子即將完成之際,我與錄音師再度回到五里埔小林村,請翁大哥補述某些訪問過程他回答不清楚的地方。那一天,翁大哥看著我,有些憂憂地說:「這些話每講一次,還是難免會悵然⋯⋯。」我想,無論時間過了再久,人生中有些記憶不想再次提起,但是埋藏於內心的低喃,始終未曾停過。
不過,歷經幾年拍攝,我們很幸運地參與了翁大哥另一段人生的展開。他與同樣失去家人的妻子阿露,不懼旁人眼光,彼此牽手走向未完的人生,我們除了祝福,還有佩服。畢竟,這一切都需要超凡的勇氣。
有段期間,我經常往返小林村,打電話關切阿露何時臨盆,在獲得兩人同意後,我偕同攝影大哥們一起到醫院等候。眼見翁大哥與阿露期盼新生命到來的眼神,眾人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喜悅,尤其是阿露冒風險願意再次生產的意念。
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他們願意重新再活一 次?每逢災難發生,大家很習慣說一句「人生無常」,然而當「無常」真的來臨之際,要如何去面對?在翁大哥與阿露以及他們身邊的家人身上,似乎學到了一些生命哲理,不過,在沒有真正遇上突如其來的災難前,沒有任何人能知道自己會如何反應。
《此後》這部影片不只是記錄災難倖存者所延續的生命故事,更值得每一個人觀看,親自而領受心靈的體悟。或許在電影散場後,將發現每一天的活著,都是一種恩賜。▍
《此後》紀錄片
首映時間:2016/10/21
首映地點:高雄/駁二in89、臺北/光點、誠品電影院
FB:此後 From now on
文 葉思吟
攝 葉思吟、光之路電影文化
葉思吟 紀錄片《此後》執行製片、攝影師。擺盪於多城間,經常處於旅行狀態中,熱衷城市文化與影像建構研究,著有《台灣有機茶地圖》一書,積極籌建「樂茶」品牌莊園。現為《小日子》享生活誌專案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