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先進的年代,是否想過對於傳統製墨的了解有多少,保存文化與味道的故事,又被提及了幾次?
三重的小巷子內,有一間專門製作傳統墨條的「大有製墨工廠」,從遠處就聽到工廠傳來陣陣的敲打聲,還能聞到專屬於它的淡淡墨香。
這間外表看起來老舊的製墨工作室,空間雖然不大,每每拜訪的時候總能聽到裡頭播放的廣播聲,搭配機器的老舊雜音,老師傅在揉墨的時候,都會跟著老舊收音機裡的台語音樂一起律動,讓音樂的韻律與師傅的好心情融入在每一根墨條中。顧客可以透過墨條,感受製作者的用心與他的心情,我想,這就是專屬於「大有製墨」的味道。
一般人可能對於傳統手工墨的印象沒有很深刻,「大有製墨」的老師傅為了讓年輕族群了解這令人著迷的昔日景色,特地舉辦唯一一場的手作活動。
製墨國寶陳嘉德先生的兒子介紹製墨的過程與示範,將香味與墨結合,不但讓參與活動的人們觀看製墨過程的重要步驟,更讓大家去嘗試親自揉墨,感受墨的觸感與溫度。最具特色的是將常見的香料粉揉進墨團,如抹茶粉、可可粉等,讓墨條能夠散發出獨有的香氣,加深體驗者的興趣,並凝聚創新的能量。
有機會到師傅的工作台揉製出屬於自己的墨條,不管是什麼樣的形狀,將自己的姓名印章印壓在香味墨條上,加深對於味道與文化的連結。「手感」的製作,可以讓我們對傳統的夕陽產業有更多的了解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