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畦種籽館 隱藏在市區的世外桃源

1

在英國,政府為了挽救和保留瀕臨滅絕的珍稀植物,而成立了「千禧年種子銀行」來保存種子;在臺南則有一對熱愛種子的夫妻,打造了一座種子博物館,收藏臺灣各式種子。第一次認識千畦種籽館,是因為一次在插畫展覽中,看到繪者筆下的種籽館,好像宮崎駿電影場景般的神祕、而想去一探究竟。

2

《說文解字》中:「畦,田五十畝曰畦。」畦的字面解釋是計算面積的單位,所以「千畦」種籽館,應該是個充滿種子的空間吧。在還未參觀前,我就因為「千畦」兩字而充滿了諸多想像。

館舍位於隱密的巷弄中,建築外觀由綠林、層層的木板與老舊窗框所圍成,看不到裡面更顯得這裡與世隔絕。進到室內,如同森林般,盡是樹木與植物,在無法一眼望穿的空間裡,探索的時候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種子充滿整個空間,懸掛在天花板上、牆上、窗框上,用盡各種姿態與角度展現著自己的獨特,還有許多種子被裝填在實驗玻璃器皿裡,像極了種子實驗室,但這裡的實驗室沒有科學怪人,只有對種子情有獨鍾的梁先生、梁太太。

室內的木頭與種子都是他們夫妻倆經年累月蒐集而來,一點一滴所建構出現在的樣貌,梁先生說「這裡的狀態一直在改變,所以每次來參觀,都會長得不一樣。」我想這裡的樣貌是有機而非恆久不變的,因為樹木會增長、植物會開會謝、種子隨著掉落會減少、也會長成苗,而跟著四季變化,花草樹木的顏色也隨之改變。

3

梁先生為我們解說各個種子的名稱與樣貌,甚至如何應用在生活上,而最有趣的是它們如何憑藉各種力量來傳播種子,像是在水上漂浮、隨風傳播或是藉著動物身體來移動,還有憑靠果實爆開時的彈力來傳遞。

在種籽館最大的獲得,不只是吸取種子的知識,更多的是自己更加注意到生活中的細節,因為聽著這些種子的故事,更能深入認識這些路上經常出現的種子、觀察到周遭細微的存在,使得生活變得豐富有趣。

4

5

6

本文轉自talkwith Ab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