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復舊老屋 成為大家的心的住所

Cover story La vie est d’ailleurs

撰文=鄭雅文 
攝影=簡子鑫

 

P14
老市場二樓為臺灣小說家甘耀明的故居,想像作品《王子麵之 戀》的故事情節。

燕子飛過苗栗街頭,掠過陳鵬文的身側,對從小在苗栗長大的他而言,這裡就像是宮崎駿動畫中描繪的場景: 隱身在小學裡的老樟樹、攀滿屋宅的九重葛、善良靦腆的居民,一個可愛而神秘的城鎮。

在臺北 認識的人變多 心裡的東西卻變少

一直到大學以前, 陳鵬文和妹妹陳怡如都在苗栗生活。大學到臺北讀書,快速的城市節奏,迥異於原鄉的純樸緩慢。陳鵬文念北藝大電影所、妹妹讀臺藝大美術系,兩人忠於自我興趣,一直以來都在拍電影、進行純藝術創作。

從事電影工作的鵬文,在片場常要面對近百人的場面,認識的人雖多,心裡卻常感到貧乏,「生活圈就只有事業和學業,但不覺得臺北是我的家。」怡如則像遊牧民族般,五年內就搬了七次家,「在反覆搬遷的過程中,人會變得敏感而不安。」儘管事業或學業成績再亮眼,卻像在虛空中畫圓,那樣地不踏實。

哭泣的老屋 呼喚著兄妹回家

在臺北的日子時間過得很快,說實在也過得不差,兄妹倆曾經一度覺得,可能就會這樣一直過下去吧,但就在大前年,幾張從家鄉傳來的照片,成為他們人生的轉折處。苗栗的父親傳來老家的照片,老屋宅開始整建,一個新空間將要落成。

民國47年建立的老家,住了陳家四代人,至今,鵬文仍記得當時的場景:「小時候一家人天天都在老家,和奶奶、表姊一起邊吃飯邊看電視,五點看美少女戰士、八點看包青天,還能聞到從浴室傳來肥皂味。」

小學四年級,鵬文的奶奶過世,爺爺搬出老家,這棟屋宅變成家族堆放教材跟雜物的倉庫。無人居住的房子, 損壞速度也快。某天,怡如為創作作品,和哥哥一起回到苗栗老家拍攝影片,咿的一聲,推開久未使用的老門,雨水自損壞的屋頂上漏下一地水窪,「這棟老屋聽起來就像在哭泣。」

 

MG 1543
苗栗隨處可見的老屋宅,青綠色的老門,帶給陳鵬文影像調色的靈感。

是對老屋的守護也是復舊 更是兄妹倆人生突破的起點

對於老家的情感與不捨,讓兄妹倆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思索著各種回鄉的可能。當時陳鵬文事業才正要起飛,得到知名導演的賞識,許多工作即將開展,陳怡如在學校的成績優異,是創作界的明日新秀。未來的一切,彷彿就要迅速起飛。對兩人而言,都是個艱難的決定。

百般思索的他們最後問了自己一個問題 :「究竟什麼是最重要的?」心裡浮現的答案是家人,「有了根,心才踏實。就算不是身處在臺北、紐約、東京這樣的城市,我們想做的事情,都不該被侷限。」他們覺得,只要是真正有心想做的事,不管在不在大城市,都有成功的機會。年少口氣聽來天真,實則是對自己的一種期許,他們決定放下臺北的五光十色,回到苗栗老家。

 

MG 1852
在工 作與生活中感受到真正的「喜樂」,是他們最在乎的事。

投注心跟感情 老家是大家的家 客人都像親人

經過許多人的幫助,老家有了新的面貌。2012 年10 月,他們建立了第一個屬於苗栗的咖啡藝文展演複合空間,以「打造苗栗藝文新基地」為目標,融入電影、教育、藝術、美食等等元素。更著力於社區營造,和地方相關單位合作,舉辦講座、旅行計畫等多項活動。老家不只是陳氏兄妹的老家,更成為熱愛苗栗的眾人的家。

下了班就來點杯咖啡的郵差,總是帶著一本書進來看書的黃爺爺,每到週六總看見在外讀書、工作的遊子出現老家屋前⋯⋯在他們眼裡,這裡沒有所謂的客人。「誒~一個人唷,那不然坐這裡好嗎?」「爺爺好,我就是那個誰誰誰的孫子啦。今天想喝什麼?」自然的對話融入每個生活日常,客人如同昔日的親友,有時顧客還會把自家剛收成的大白菜送給老家,這是充滿苗栗在地生命力的人情味。

 

MG 1768
堅持使用一定數量在地生產的咖啡豆,為客人手沖咖 啡。

回鄉 讓一切對了焦 生活變得清晰

「日本作家村上龍曾經說過 :『不要忘記你文化裡的醬油味。』那是用家鄉的水,家鄉旁栽種的黃
豆做成的味道。」鵬文用這段話幫兄妹倆的生活下了註解。陳氏兄妹從城市移居家鄉,那段曾經迷失的未來頓時對了焦,一切倏然清晰,將己身所學回饋家鄉,耕耘這片自己鍾愛的土地,生活變得清澈而踏實。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