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書店 東京代官山新概念店鋪
撰文・攝影=謝宗哲
2007 年獲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現任亞洲大學創意與設計學院專任助理教授,翻譯日文建築書籍很多,代表著作《建築家伊東豊雄》。
2012 年初夏,因為一趟東京大學出差行程,幸運賺到東京週末假期。我腦中隨即浮現的是多年前曾經看過的一部日劇《協奏曲》——田村正和、木村拓哉和宮澤理惠主演,木村拓哉飾演的年輕建築師擊敗他的老師田村正和獲獎的建築就是槙文彥所設計的東京基督教堂。近幾年我重拾信仰,對於每週日的主日禮拜都非常期待, 星期天早晨能夠人在東京,我決定一定要去位於舊山手通(註一)上的這個教會。
多年之前我曾經造訪這裡,但是為了禮拜而進到教會主堂還是第一次。垂吊在大堂挑高空間裡的輕盈燈具,在宛如降臨的天使,透光玻璃前方貼著「直到世界的末日我都將與你同在」的巨大海報。隨著禮拜儀式開始,台上男聲四重唱所領唱的古典讚美詩, 熱情震撼的聲響直到現在仍有著無與倫比的感動。
主日禮拜告一段落後,我沿著舊山手通一路走到2012 年初才在代官山界隈所開幕的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T-Site(註二)。尚未造訪前我聽到日本友人談論這個以出租DVD 及音樂CD 的複合媒體起家的書店的新店鋪形態,我只覺得「那怎麼可能贏得過我們台灣的誠品嘛」的偏見,但是就在恰好經過「它們」、並不由自主地遊逛起來後完全被征服。
蔦屋書店在城市生活的Program 上比誠品更為完整,更決定性的是蔦屋書店是從一開始就透過建築競圖來規劃——「以書店為主、音樂、電影、餐飲及城市生活文化為輔」的場域式「建築」。這正好和誠品書店近年來在台灣的轉變相反,誠品以商場進駐既有建築體,運用室內裝修的手法來形塑空間,蔦屋書店從頭到尾都徹底從建築的角度來作全面性思考。
負責蔦屋書店設計的是Klein Dytham Architects,這是兩位來自歐洲、但在日本落地生根的建築師所創設的作家型設計事務所——相對前衛與另類思考、擅長處理視覺性效果與商業設施。他們以蔦屋書店(Tsutaya)的開頭字母「T」進行符號學式的操作,以立體抽象圖騰所創造出的T 字預鑄版成功地創造出一種既具備Neo-Modern 極簡時尚風格、但卻又強烈地再現出企業形象及主題的Post-Modern 況味。
蔦屋書店這個玻璃盒子所包覆而成的書店,完全顛覆了「書店」原本帶有的展售性格,刻意將空間「大量」地回饋給來店的人們使用:在大面通透的玻璃牆面周邊設置出各種讓人們可以坐下來閱讀的沙發、椅子與小桌,宛如圖書館的開放閱覽室,並透過原木家具塑造出令人感到無比親暱、得以暫時窩藏與停駐的書店角落。這樣的空間搭配著濾過的柔和光線與人們閱讀書籍、傾聽樂音的景象、甚或是暫時停駐與彼此親聲交談的細語,釀造出濃厚的人文景象與氣息。來到這裡的人們當然可以如同置身圖書館那樣地自由地帶著自己想讀的書或雜誌就著喜歡的座位或窩在角落與窗邊來讀。
最令我讚歎的是蔦屋書店甚至還設置了專業的Concierge( 圖書諮詢服務員),針對來客的不同心理狀態與生活需求推薦最適合的書物。人們來到這個可以充分放鬆的空間、用相對緩慢的步調來閱讀的同時,也能夠隱約地在視覺上享受著因著穿透性所映照出的、融合了書店內外的生活情境。
從中央挑空處的儀式性樓梯走上二樓,是這家書店刻意用相對昏暗而幽靜的氣氛所創造的新世代Lounge-Anjin,除了可在此品賞美酒佳餚之外,整個空間是以其個人的藝術收藏及日本當代藝術/ 設計/ 生活雜誌的完整檔案裝訂成冊後所作的開架式呈現。由書報雜誌與藝術品、和深具品味的家具沙發桌椅的搭配下所構築而成的空間,提供了一個讓人們閱讀、沈思、獨處、或者快樂相聚,放鬆交談的所在;這是個讓閱讀的氣味滲入進皮膚底層、讓原本受奔波而無比徬徨的焦慮得以沈澱、讓生活得以化身為某種耽溺的場所。
逛累了,可以選擇去書店內的Starbucks 小憩、也可以前往於書店後方、帶有古典摩登氣息的餐酒坊「IVY PLACE」喝杯小酒、品嘗細膩風味的Tokyo-Italian( 東京義大利菜)。而由蔦屋書店所出版的「代官山╳ Otona TSUTAYA 讀本」進一步推薦了熟男熟女Enjoy 整個蔦屋書店T-Site Garden 的完全攻略與提案——包括可以帶著狗狗一起去的Green Dog、展售都會交通利器之腳踏車的Montovelo、不定期舉辦著主題活動Party 的Garden Gallery、提供身體呵護的芳療館——松倉HEBE、增進親子互動的玩具店Bornelund、以及攝影愛好的重度發燒友會為之瘋狂的北村相機店等等。
最後,我忘記到底在那裡逛了多久。東京六月午後有著非常舒服的氣溫,而代官山也是當年松嶋菜菜子膾炙人口的偶像劇作品《大和拜金女》的主要背景。今年夏天自己能夠完全放鬆地回到這裡,竟然有了一種彷彿置身於自己也曾經參與過的、青春記憶之場域裡的錯覺。 離開東京好幾年,雖然無印良品與Uniqlo 也都如雨後春筍在台灣到處蔓延而減輕了我對於東京的依賴,但是因為蔦屋書店代官山,我因而重新找到了想要回到東京來的藉口與意義。▍
/
註一∣ 山手指的是東京的中央核心地帶,從江戶時代起便為武士等貴族階級的居住之地。舊山手通便是昔日作為貴族階級與庶民階級之邊界的環狀道路系統。這裡指的是從澀谷西側一直到南側,有著槙文彥所設計的Hillside 及蔦屋書店的代官山周邊這一段。
註二∣ 位於代官山的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T-Site, 可先上網站逛逛:tsite.jp/daikany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