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慢生活

在一個溽暑的午後,我和從外地來過暑假的侄兒大眼瞪小眼,他剛剛考上不錯的大學,又考取了汽車駕照,我答應帶他去大吃一頓,但是吃完之後該做些什麼呢?正當我發愁的時候,好友的電話來了:「我們一起到公園去坐坐吧。」這主意真不錯,我從沙發上一躍而起,連忙到櫃子裡抱出了自己專屬的野餐墊,對侄兒說:「我們去野餐!」他睜大了眼睛:「不是剛吃過午飯?」「那就下午茶!」反正一定要出發就對了。
小時候,家裡連電視都沒有,家庭裡最常進行的娛樂活動就是野餐。每到炎熱的夏天,父母和鄰居的大人們便糾集了一群毛孩子,把我們帶到山間野溪,大大的床單隨地一鋪,就成了野餐墊,讓我們盡情的翻滾淘氣。野餐的品項很龐雜,但是不會有美美的烤蔬菜、火腿、培根、壽司什麼的。我家提供的永遠是滷菜,從滷雞翅到滷豆干、滷鮮筍,好大一 包。再不然就是爸爸做的炸醬,配上媽媽做的馬鈴薯沙拉。加上鄰居媽媽提供的綠豆湯和兩、三條吐司,就是豐盛的野地大餐了。
當我們更大一些,野餐變成了野炊,整幢公寓大人孩子20幾位,浩浩蕩蕩的出發,到營地裡生火烤肉,還煮起大鍋菜來,在深秋初冬之際,林間的笑語喧譁是永遠無法忘懷的。
近年來的野餐走的是小資和貴婦路線,從野餐墊到器皿與擺設都要講究,愈來愈雜誌化與精緻化,我更想念用手抓著雞腳嘖嘖有聲的啃食,那樣的好滋味。並且還炫耀的告訴人家:「雞骨頭啃完別丟,可以到溪裡釣小螃蟹耶。」感覺真的很俚俗,但這才是「野」餐,不是嗎?
因為如此的野性難馴,我想,我還是做一張自己的野餐墊吧。在迪化街的永樂市場挑選了一塊帆布,再加一張塑膠布,直接登上三樓,交給裁縫,幾天之後取貨。就這樣,我擁有了自己的野餐墊。
曾經,我帶著它去到東台灣,在空無一人的沙灘上,頭枕光滑的漂流木,舒服地躺下來,聽海潮湧動的聲音。而後,侄兒提著它,我們走進 了大湖公園。捷運尚未開通以前,對我而言,大湖公園就是個「遠得要 命」的地方,如今,搭乘文湖線,一出捷運站就進了公園。原本以為附近就有超市,可以買些飲料調製口味特殊的飲品,四下張望卻沒看見超市,只有飲料販賣機。在有限的資源下,反而激發出我的無限創意,挑選了檸檬口味氣泡水和可爾必思,嘩啦嘩啦搖一搖,分而飲之,味道竟然還不錯。
我們挑選了一方湖邊的平坦草地,坐在樹蔭下,把從家裡帶來的葡萄打開來,就著一陣陣微風,享受下午茶。侄兒靠在樹幹上,將一直沒看完的書翻開,我和好友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湖面上的白鴨自在地划水,我抬頭看著藍天白雲,仍和小時候一樣,這柔軟的神墊,瞬間帶我抵達喜悅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