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qLiq】融合都會美學的低調極簡 在正式與休閒之間的街頭穿著

Cover  story    Style  x  Life

文 林郁馨
 陳志華

 

洪琪   和夥伴林家豪自2010年開始經營「oqLiq」,一個純美術科班出身的設計師和一個放棄高薪的無線網路工程師,憑著一股對服裝的堅持和對在地文化的熱愛,努力發掘這個時代的時裝新態度。

 

 

%E4%B8%BB%E5%9C%96 DSC99771
洪琪和林家豪堅持將在地美學與東方元素融入衣著設計。從店面開始,企圖改變穿搭普遍存在的侷限思維。

 

服裝像是行動的建築,口袋是窗戶,衣領則是門面入口。建築代表著城市的樣貌,衣著則是你我獨特的形貌與態度。

身為住在老城區的臺南人,我從小到大讀的學校都在南門路的兩側。當我和夥伴家豪開始設計服裝後,才發覺時常帶給我們靈感的傳統元素其實都源自深刻的文化底蘊;如同古厝山牆下的鳥踏,是讓候鳥遠道而來休憩的角落,古代的建築設計竟如此體貼動物的生活,平衡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E5%89%AF%E5%9C%9603 DSC9598
以臺灣淤泥做成防水透氣的塗料,運用在鞋面上不但能壓紋也能染色,適合與黑色牛仔褲互做搭配。

 

 

我自己的穿搭受到Cyberpunk(註1)和裏原宿(註2)文化的影響蠻多的。在正裝元素裡混搭Outdoor的機能性,模糊正式與休閒之間原有的界限是件有趣的事。我也喜歡穿著男裝時的中性氣質,隨意披上可以放滿小物的大口袋空軍外套,裡面搭配洗鍊感的藍染襯衫,下半身則以帶點龐克金屬拉鏈的黑色牛仔褲,配雙黑色縫線的雕花馬丁鞋。遠看是素色極簡,而那些唯有近看才會發現的細節則是帶著些許隱喻的低調。

就像改造自己一樣,Urban Outdoor其實是在提醒大家從機能與都會結合的角度,開始在意自己的外表打扮。像是一件能雙面穿搭的外套,有丹寧造型也能防潑水,就解決了不想帶太多件衣服出門的麻煩。

在服裝的物件裡,我和家豪各有收集喜好。逛布行時看見像是「強力太子龍」這類經典絕版的布料,我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珍藏,也會為了研究某種形式的衣服,想盡辦法搜集所有品牌。家豪則對於技法或材質特殊的眼鏡情有獨鍾,數十副的眼鏡是他最常選換的配件。這樣的日常態度就是我們一貫的穿搭精神。

我是極度在意生活細節而且不容易妥協的人, 與其說是講究,其實更像是依著自己的心意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服裝的穿搭也是如此,有 些名牌外套看起來有型,但手舉起來時肩線會 抬高,版型也就跟著跑掉。類似這樣的點也許 不細看也沒什麼人會注意,但我就是會在乎的那一個。

我們都喜歡依照不同場域氛圍來搭配不一樣的 服飾,像是假日出外踏青時,選擇復古感的牛仔外套,在休閒之外也能呈現街頭氣息。如果 是棉質的藍染襯衫就很適合和朋友去餐廳吃飯 聊天,穿起來舒適也不會失禮。

一天的時間裡經常得穿插著處理許多雜事,早 上遛狗之後,我會去早餐店點一份沒有肉的三 明治。接著家豪會負責選貨買布,我則是在工 作室處理網路文案,讓理性硬派與感性互相分 工。下午我們通常會去咖啡店,交換靈感並以 Mind Map(心智圖)討論下一季發想的主軸。 咖啡店是個有趣的場域,和老闆聊天常常能帶 給我們想法上的刺激。

因為習慣開著車在城市角落移動,總能一再細 看車窗外的古蹟街道,重新體會古城的美。幾 乎天天經過的民生綠園圓環,連接了七條街道, 自古就是都市發展的中心,人們的活動聚集於 此也從這裡出發。於是我們把這樣的意象轉換成 外套上的圓形衣領。廟宇古厝牆上的方圓圖騰在 鋪棉布料上,就變成凹凸立體的東方表徵。

踏入服裝產業邁入第 13 年,總覺得街頭普遍 的穿搭容易受到侷限。穿著其實是顯現自我的生活方式,勇敢嘗試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態 度,更是我們最想展現的潮流時裝哲學。●

 

註1:模擬未來世界的打扮,過去多以黑色為基調,輔以機能性材質塑造。

註2:亞洲街頭文化原點,1985年到2000年間一股日本難以抵擋的潮流,許多潮流品牌皆源起於此。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