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攝影
看見浪浪的生活日常
一種幸福寫真 加家攝影計畫

為流浪動物找一個家
喜歡攝影的平面設計師藍漢光,自 2010 年起,即與有同樣興趣的朋友及風景好攝影策展團隊,共同舉辦多場攝影展,也曾邀請日本知名攝影師川島小鳥、伊原美代子和森榮喜來臺辦展。
藍漢光五年前領養浪貓,進而了解流浪動物棄養率居高不下的現況,於是自前年發起「加家攝影計畫」,以領養浪浪就像多了一位家人般幸福的理念,拍攝浪浪日常。在拍了 97 組家庭,十萬張照片後,他精選出 460 張,現以募資的方式,計劃推出臺灣第一本浪浪專屬寫真書。希望藉由愛的影像,告訴大家「領養,不要棄養」。
接觸攝影後,有一陣子我常和喜歡拍照,又有許多點子的朋友們一起舉辦攝影展,型態大多是選定主題後,大家各自拍出對主題的想法。
有次為了籌備一場貓咪主題的攝影展,我開始留意住家附近的流浪貓,發現有一隻浪貓,可愛又親人,常常直直地朝我走來,在我面前躺下翻肚,和我似乎特別投緣。附近的愛媽(註1)說,親人的浪貓其實很容易遭受有心人士的毒害,十分擔心的我決定領養牠,並取名為「藍爽」。
一開始擔心自己經驗不足,沒辦法和牠好好相處,沒想到藍爽非常黏我,每天晚上都要等我一起睡覺,活潑的牠還把家裡搞得四處是貓砂、貓毛,但這些看似煩人的日常,想起來卻覺得非常甜蜜。
從拍攝流浪貓到認識愛媽、領養藍爽之後,我才漸漸了解 TNR 計劃(註2),還有流浪動物的現況,尤其在觀賞電影《十二夜》後,看到收容所的處境,心裡非常難過。可惜的是,雖然《十二夜》成功地提升了領養率,卻仍然沒有辦法減少棄養率。於是我在前年開始「加家攝影計畫」,透過鏡頭將被領養的浪浪與人們的日常記錄下來,並以募資方式準備製作成寫真書,舉辦展覽。期望藉由這些影像告訴大家要好好珍惜浪浪,也讓更多人知道,有了浪家人,生活變得更快樂。
註1:照顧流浪貓狗的愛心媽媽。
註2:一種以人道方式管理和減少流浪貓狗數量的方法。

計畫起初找了身邊領養浪浪的朋友參與,也在網路上宣傳發表,歡迎浪浪一家人找我拍照。支持這樣想法,來找我拍攝的人越來越多,我才知道原來不只貓狗,連兔子、刺蝟與小豬都會被任意丟棄。記得有位即將臨盆的孕婦,急忙地請我去拍她與家裡的貓狗,只因她想要告訴大家,即使有了小孩,還是可以跟貓狗共存,不要因為結婚、懷孕等理由,棄養自己的寵物。
拍動物很難,除了牠們很好動之外,更難的是不容易被取悅,像是有些貓不喜歡陌生人,當我走進他們家,貓便一溜煙躲了起來,這時候我會慢慢等,跟主人一起吃飯,融入他們家裡的日常生活,讓牠安心之後,自然就會卸下心房。
收養浪浪最常遇到的狀況是,大部分收養者的家人一開始會極力反對,經過幾番抗戰與實際相處後,浪浪反而變成家中最受疼愛的寶貝。有次到一位女生家中拍攝她與收養的浪貓,她爸爸原本反對領養,到現在對貓疼愛有加,每天都會用紙箱裝著貓,高高舉在頭頂上,在客廳走一圈,只因為牠喜歡在高處移動的感覺。
因為這項計畫,這兩年來我深入接觸到許多的收養家庭,透過鏡頭欣賞浪浪與人的生活日常,聽著他們之間獨有的默契,自己也深受感動,希望這樣的幸福能透過照片,傳遞給更多的人。●
口述、攝 藍漢光
文 吳亭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