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陽。日栽書屋】為幽僻老屋引進一點點光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屏東.OLD HOUSE

口述=蔡依芸

三位創辦人之一,近期轉職投入空間專職統籌者。喜愛園藝,憑著靈巧綠手指,重新賦予老眷村房舍新生命。與其他兩夥伴同為藝文與攝影愛好者。

撰文=葉思吟
攝影=林科呈

 

main
綠手指經營出綠意盎然的眷村屋舍。

「起初,沒有想太多,純粹因為我們三個人都很喜歡這裡,所以申請承租下來。」開始 的理由非常單純,「本來只想能讓這裡活下去就好。」沒想到後續發展遠超乎人意料。

我們所在的位置,過去曾是孫立人將軍率將進駐的空軍眷村,如今「勝利新村」外圍開立多家餐廳,假日總是鬧哄哄,但我們一開始便喜歡這戶幽僻的老房子,尤其深受前後庭院的綠樹吸引。當確定有了機會之後,內心澎拜激動,只覺得一定要好好守護它。

我們認識原屋主伯伯,知道他本是惜屋之人,不過,接手已荒廢一段時日的木造房舍,仍然經過大幅整修;尤其是前後庭園的綠草地與植栽,費了一番功夫,一點一滴細心耕耘,才有了現在光景。

三人合照
此空間為三個女人的共同結晶。(攝影=蔡依芸)

我們曾在庭院舉辦市集,邀請來自南部各地的手作創作者、甜點師傅等擺攤,許多朋友因此結交熟識,無形中也將個人網絡串聯起來,逐漸打開「小陽.春日子」的知名度, 加上陸續舉辦多場戶外音樂演奏、講座分享會,例如作家廖鴻基、林芝宇等親臨交流後,逐漸吸引喜愛藝文活動的在地人眼光,開始追蹤與關注我們的動態。

想當初,剛成立粉絲頁時,經常盯著每日增加人數,說不在意是騙人的。有一陣子還買 了瓶酒,笑說等人數破三百時,要一起開酒慶祝。沒想到,話才說完,我們卻都因為忙碌而忘了這回事;等到回神去看時,已經將近六百,然後破千,粉絲數幾乎呈倍數成長,連自己都嚇了一跳。

我們三人各有工作,無法專職經營空間,因 此不像外界商業空間,急於想要有什麼成績,反而是把這當作放假休閒的療癒所在,自己動手種種花草、作作工,累了就坐在樹下乘涼,輕鬆聊聊天,讓心情沉澱放鬆。

畢竟,放眼臺灣現況,有幾人能享有如同我們這般日式優雅房舍,以及綠意盎然的庭園呢?想到這些畫面,自己便覺得很幸福,「光是坐在這裡什麼都不做,也很開心。」

我們秉持簡單就好的態度,從未想過要讓 「小陽.春日子」變得太大。在藝文空間經 營上,由於外行,所以都乾脆憑直覺去籌 劃,事先不謀算太多。好比2012年7月的開 幕攝影展,其實就是整理幾年來與攝影班一 起拍攝的作品,廣邀親朋好友,許多人來了之後驚艷不已,透過口碑行銷,就如滾雪球般吸引更多人來參訪,竟成就當下成果。

三年前,我從未想過自己會放棄原職,轉任專職經營者。不過,對我來說,一切都是隨緣所至。我仍然在做喜歡的事情,只不過把原本假日才能做的事,變成每天都能做,享受「慢慢來」的生活步調。尤其這陣子,在 等著相關工程師傅開工的過程中,正好「抽 空」修剪花花草草,甚至坐在庭院裡發呆, 對我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好日子。

訪客經常愛問 :「如何能夠經營成功?」 或者「如何讓空間存活下去?」坦白說,回首來時路,頗有「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的深刻感觸。也就是說,如果真心想做一件事情,只要付出熱情,努力經營,一旦條件俱 足了,人自然就會靠攏過來。▍

 

「小陽.春日子」
屏東市中山路清營巷1號 不定期開放,請查詢http://www.facebook.com/ssunville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