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12 30 Daily Ideas
臺北是O型人
隨和又好相處
┃ 魏如萱 × 陳建騏 ┃

魏如萱 小名娃娃。從小在花蓮長大,高中後在台北定居。身兼創作歌手、舞台劇演員、廣播節目DJ,最近又多了一個咖啡店老闆娘的身分。
陳建騏 高雄人,大學北上。喜歡彈鋼琴,常為劇場電視電影廣告製作配樂,參與專輯製作編曲及擔任演唱會鍵盤手。最近和魏如萱一起開咖啡店。
小日子(以下簡稱小):你們在臺北一天的生活時間如何安排?
陳建騏(以下簡稱陳):我喜歡在深夜創作,住家跟工作室就在樓上樓下,所以從晚上大部分都在工作室,快天亮才上樓回家睡覺,睡到中午起床,然後下樓到家附近的咖啡店吃東西,有工作邀約的時候才會出門,不然就是在工作室待著。
魏如萱(以下簡稱魏):我的廣播節目都是在深夜時段,下了節目也是凌晨,回家後才開始音樂創作。因為建騏是我的房東,我住在他的工作室隔壁,所以我們經常到清晨還在傳電子郵件討論工作,幾乎快天亮了才睡覺。
小:和去過的其他城市相比,你們覺得臺北有什麼優點或缺點嗎?
陳:我很喜歡臺北的多樣性,感覺什麼都可能自然發生,臺北也是個包容力很強的城市。和最常去的香港比較,香港生活步調很快、很多高樓、百貨公司、商店,整個城市很像超級大商城。臺北也有 101 大樓、有商業區。但是這幾年臺北巷弄裡開始有些小店出現,當某條巷子裡出現一家有特色的小店,生意做得還不錯,可能過一陣子,旁邊也就跟著開了另一家小店,這條巷子的面貌就會被改變,進而帶動隔壁巷子,然後整個街區巷弄的生活感也跟著變得不一樣。
魏:臺北有些店都太早關,像我主持完廣播回家的路上,發現深夜還是有很多人在路上活動,深夜還開著的小吃店也有很多人用餐,在臺北二十四小時的書店裡,會發現還是有很多人跟你一樣還沒睡覺在逛書店,臺北的深夜讓我覺得有安全感,不會覺得孤單。我在香港住過兩年,香港雖然有夜店文化,卻讓我沒有安全感。和臺北比起來,香港什麼都「小」,住的房子很小,有「小」的雙人床、「小」的書桌、甚至還有小一號的門。或許因為「小」,所以香港人做事情也都想得比較「近」,不會想太多、太遠。但是小店文化在香港卻很少,一定要有熟識的朋友帶路,才會發現隱居在大樓裡一角、或是商場的地下室,而且一看就是真的「小店」。
小:你們住過臺北哪些區域?
陳:念書的時候住淡水。之後都住在永康街這一帶。有親戚住在八里,所以偶爾去住八里。淡水河邊的居住環境和臺北市區有不一樣的風景,生活步調也會變得比較正常。
魏:我住過六張犁、民生東路、因為那裡離廣播電臺很近,也住過信義區親戚家。我是因為到建騏的錄音室錄音,就喜歡上永康街這一帶的感覺。而且我的生活範圍以大安區為中心點,去 Legacy 看表演、去信義區看電影、去電臺錄音都很方便。

小:除了工作室、咖啡店之外,你們在臺北有秘密基地嗎?
陳:烏來。
魏:啊!陳建騏的跟我一模一樣耶!
小:為什麼是烏來?
陳:烏來距離市區不遠,可以泡溫泉、看到山壁旁邊還有河流,是一個很不同臺北的景象。甚至因為有溫泉所以聞起來味道也不一樣,我很常去。
魏:陽明山跟烏來,我會選擇烏來,溫泉是露天的,旁邊是河,你聽得到河流的聲音,因為有打燈,也可以清楚看到山壁。陳建騏都是晚上開車去,我就會跟著去(笑)。
陳:我還有另外一個秘密基地,就是大安森林公園了,因為我常常晚上十點後去跑步。大安區有很多地方可以跑步,中正紀念堂、臺大體育場,甚至在青田街的巷子。晚上跑,車子少,一邊跑一邊可以看到好多好看的房子。
魏:我只有跟著去慢走,只有去一天,就再也沒有去了。臺北晚上有很多人都在跑步,我去內地工作,幾乎沒有看過有人在晚上跑步,香港人運動也都是在健身房,這也算臺北的特色。
小:你們覺得臺北是什麼樣的個性?
魏:如果用血型來說,臺北是 O 型,香港可能是 AB 型,倫敦我知道就是 A 型。O 型就是他對所有東西都是可以接受的,什麼都 OK!不會挑剔,或是只選喜歡的東西來適應。臺北很容易讓人住得很習慣。
陳:臺北像一個海綿,吸收很多外來的東西,可是吸收後。這個海綿就會沾染新的顏色或味道,但是如果把這個海綿擠出水來,會變成另外一種新的、溫暖的東西。雖然說臺北算是一個競爭跟功利的社會,可是人的質地並沒有真的改變太多。臺北是一個可以吸收很多,甚至是欣賞不一樣事情、觀點的城市,住這裡的人,不會抱以奇怪的眼光去看比較另類的人事物,我覺得是值得驕傲的特性。
魏:臺灣其實是一個小島,四周都是海,可是比較沒有安全感,而且你要看臺灣就這麼小一個,你想得到所有的宗教都有,大家都接受,什麼都可以,基督教也好、佛教也好、藏傳也好,通通臺灣人都接受。而且很多臺灣人其實是很親切的,基本上都很好啊。我住這邊附近有間賣輪胎的店,出門的時候我就會跟他說「出門,工作囉。」他們就會說「噢!這麼早」。回來的時候,就會喊我回來了,就像家人一樣,很高興啊。
還有我們家附近那間便利商店有夠好笑,反正就是你跟誰去,他就是會觀察你,萬一你跟不同的人去,他就會說:你劈腿,交兩個男朋友吼。然後他生小孩也會跟我們講,那個就是附近鄰居的感覺。譬如說樓下花店,我覺得花很漂亮想要買,他會說:不用,送給你啦。於是我就帶著花回家了。
還有住在隔壁的老婆婆會溜狗,你問她狗叫什麼名字?「叫 summer(拉長音)」它就從那邊跑跑跑跑過來,我就跟牠打個招呼,然後 Bye bye。住在這附近對我來講,沒有那麼有距離感,給我一種安心的感覺。
小:如果有外地朋友想要來認識臺灣的話,會怎麼安排?
陳:當然我喜歡的烏來一定會帶他去啊,然後幾個一定要去的景點例如二十四小時的書店是別的地方沒有的,巷弄文化是一定要去走走,永康街、伊通公園、富錦街那邊,然後有一些小劇場可以去,就在牯嶺街那邊,可惜皇冠劇場關了,我覺得在臺北,劇場是一個很特別的文化,因為譬如大陸或是香港,也有這樣子的東西,但沒有像臺灣這樣子的風格。
臺北的劇場文化跟以前的政治環境有關係,因為戒嚴的時候, 很多事情想要抒發, 沒有辦法藉由大眾媒體,所以表演創作者做得細,隱喻在戲裡面,大家激發出敘事的另外一種方式,這是很特別的文化,所以劇場要去。還有可以去看樂團表演,因為臺北的樂團或是歌手表演其實超多, 而且不只是週末,星期三四五都有。
魏:對,每次去其他地方我都很想看人家表演,但都不知道去哪邊。我會帶朋友在臺北去看表演,然後去夜市走一走啊。
小:臺北常見二十四小時的咖啡店或小店嗎?
陳:很少耶,因為大部份的咖啡廳都在巷弄裡面,跟住宅區一起會吵到鄰居。
魏:但如果我說你要來也可以,但要很小聲,可以嗎?(魏如萱和陳建騏共有一間好多咖啡店。)
陳:那你要怎麼跟一般顧客講?
魏:就說「因為我們這邊是開二十四小時的,現在樓上在睡覺,我們真的要很小聲,所以請您務必要小聲一點」這樣子,怎麼樣?反正我們都這麼晚睡,而且你知道我每次十一點才下班,咖啡店都關門了⋯⋯好耶!深夜時段就不要有音樂,就開到四點,例如 4AM,我們之前就常去 4AM。
陳:要考慮一下,你知道鄰居的壓力非常大。
魏:如果蒐集到五個人提議的話,我們會認真討論。
陳:那我們還要應徵深夜店員。
魏:好棒噢,我想來上班耶,上到三點就好,從十二點開始,沒有音樂,大聲的人就滾!這樣!這樣很好耶,好棒噢。●
文 林正文
攝 李盈霞
記錄 吳羿昕
場地提供 好多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