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麴草蔬食】蔬食簡約生活 傳遞農民土地信息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嘉義 蔬食餐廳

口述=張志聰
出生在嘉義,並以地方作為生活和理念推廣基地。自懂事後就想從事與藝術相關志業,溫和外表下有顆堅毅的心,八八災後上山拍攝紀錄片,開啟與小農合作機緣。

企劃・撰文=葉思吟
攝影=李俐亞、易非

張志聰以「鼠麴草」作為蔬食餐廳取名,傳遞對臺灣土地與小農的關懷。
張志聰以「鼠麴草」作為蔬食餐廳取名,傳遞對臺灣土地與小農的關懷。

很多人說「幫助小農」,但我不會這麼想,我想做的是分享「友善土地小農的美麗夢想」,他們總是夢想著,能回到小時候的美麗臺灣環境,而我總是在想:自己還能夠再做什麼。

在八八風災之前,已經立志吃素多年,那時候在家人協助下合開餐廳,一開始便很清楚知道想要推廣「吃素、環保、救地球」的理念。倒不是受到宗教影響,而是因為接收到畜養肉食性動物需耗費驚人糧食量的資訊,所以單純認為,若能越少人食肉,間接也能減少全球糧草過度消耗,有助於減緩貧窮及飢餓問題。

餐廳開張時就確定只賣素食,並且捨棄市面上的素菜加工材料,選擇以生鮮蔬食直接料理。在技術上的確有些挑戰,一方面想要保留食物原味,另一方面顧慮消費者長期被養成的口味習慣,花了許多時間做嘗試。過程中感謝家人全力支持,尤其是媽媽與姊姊們。

餐廳的空間改造由一位朋友與我合力完成,從地板、油漆到隔間設計均採DIY,當成藝術實驗。每隔一段時間便進行調整,無論是料理口味、繪畫或設計風格,隱約間皆反映心境轉變,由繁入簡,色調及線條越來越簡約。

許多客人好奇店內牆上掛的乾絲瓜、枯荷葉燈具,難以置信果菜市場裡蔬果葉菜,經過處理後竟能變成創作品。其他看似繁複講究的頂上燈飾,則取材自朋友贈送的枯藤枝條、廢棄木料或鎢絲燈泡,纏繞上農村常見的粗藤麻繩,轉眼間就變成饒富趣味的掛燈。

製作這些物件當下,單純只是站在二手原料再利用的角度出發,牆上的版畫作品也是有靈感就畫,不受制式技法框架,在自由氛圍下,追求靈性自然發揮。這其實就是我日常生活的樣態展現,給自己許多空閒和時間嘗試多元可能性。如果說我做的這些事情,能夠吸引客人注意,那我很想藉此向他們傳達「回歸自然,從簡約生活找回本質」的概念,每個人都潛藏藝術創作的潛能。

「鼠麴草」是臺灣山區常見植物,生長於石頭縫隙間,黃色小花很優雅,不張狂, 生命力卻很強。八八風災後那年,因跟隨拍攝《人在草木間》紀錄片的平海導演,機緣下進到災區,驚覺未曾踏足第一現場,永遠無法想像那樣的慘況。但我也因此發現阿里山下農民堅韌的自我重生力量,受到很大感動,從此種下想連結小農生產的心願。

雖然以蔬食為本,堅持選用效法自然、友善 土地產品的原則,現實上仍有諸多不易實行之處,然而,這條路我依然堅信應該要走下去,期待有天消費者能懂得我們的用心。▍

 

鼠麴草蔬食 地址:嘉義市東區東洋新村603號

電話:(05)275-3578 FB:鼠麴草蔬食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