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嘉行
蘑菇團隊的創業分子之一,學過美術,待過動畫公司,蘑菇手帖常會看到他的文章。
(《小日子》能邀請到蘑菇跨刀寫專欄,真是太爽快了。)

我們公司的名字叫作「蘑菇」,也許你聽過也或許沒有……沒關係那不重要,不過我想這幾年妳/ 你一定聽過一種新名詞,叫作「文創產業」——文創產業真是個神奇又神秘兮兮的傢伙,舉凡電影電視表演劇場舞蹈、鍋碗瓢盆文具家具設計與積極參與國際比賽、賣T 恤賣卡片筆記本賣肥皂賣米賣冰棒果醬甚至賣包裝賣故事,好像所有的東西通通都可以用「文創產業」來涵蓋在內。
而我們公司「蘑菇」,呃……很不客氣的說,這幾年被很多很多人形容是「台灣的文創產業代表」之一。
對此稱號,我們不予置評。(女神小紅啊!請賜我恰當的形容詞。)

那麼,蘑菇又是作什麼的呢?成立九年,以營業項目先後次序排列,我們作動畫、平面設計,也生產販賣有機棉T 恤、雜貨、筆記本、帆布袋包,同時開了一間小咖啡館,自己作餐點、麵包蛋糕,又長期舉辦各種展覽,專題演講、音樂活動。這幾年也承接策展與公共藝文空間場地規劃。
除此之外,我們還辦了一本獨立刊物,據悉目前是台灣獨立出版品中最長壽的一本。
我們的店面曾經被華盛頓郵報專欄介紹:最能代表台灣生活態度的兩家店,另一家叫作誠品。
目前我們的員工,包括計時人員與大陸地區,支薪的一共23 人(我剛剛算的)。
怎樣?聽起來很不錯吧?
「嗯,不對,其中必然有些不對勁的地方?」企管專家手支著下巴仔細推敲著。
想想看,23 個人要作那麼多的事情,這裡頭,有多少個人可以搞清楚他自己的工作內容?更進一步,有多少人完全瞭解其它夥伴的工作內容?
下禮拜筆記本到貨,誰點收?誰登錄貨物清單?誰連絡各通路請他們下訂單,誰來整理訂單出貨?誰負責拍照?拍完的照片需要修圖嗎?檔案如何歸類?誰負責宣傳?宣傳重點是什麼?到貨的筆記本需要製作POP 介紹嗎?需要設計師跟店面銷售人員解說嗎?要如何擺放?銷售情況如何被檢討?缺貨了要通知誰加印製作……巴拉巴拉。
而這只是單一項產品所發生的流程!我說了,我們還要賣咖啡作麵包編雜誌辦活動策劃主題展覽。當初為什麼會把自己的營業項目搞到這麼複雜,甚至有人格分裂的傾向?說實在的,自己想想也覺得不可思議,一心多用到了這種程度,應該在一間公司,一張營利事業登記證裡是很不正常的吧?
究竟是怎麼搞的?有意者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