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職人專屬工作服
讓創作更順心
一種創作想法 體貼專業工作者的服裝
創作靈感的啟動有時候來自於生活裡不美好的經驗。有一次,我先生在木工課程結束後一身弄得髒兮兮回家,突然想起以前上美術課回到家,媽媽常跟我說,「好好的衣服,讓顏料弄成這樣多可惜」,刺激我發想:如果能夠讓創作職人有件專屬工作服,那就再好不過了。
有此想法前,我常環顧四周,經常可見剩餘布料未獲再利用,因此,嘗試結合多年設計經驗,把布料創作成日常生活小物件,從剩餘布料中發揮創意,就這樣一頭栽進了手縫製作領域。
在設計公司的經驗,讓我對手作職人背後辛勞,感同身受。我觀察身邊許多創作夥伴,幾乎均缺乏適合自己的工作服,所以期許自己製作出充滿設計感,同時也融合工作環境與個人風格的職人專屬物件。
工作服舒適性和實用性為首要考量。瀏覽很多國外工作服,款式大多不適用於亞洲人習慣,因此,我特別縫製,將繞頸式穿法工作服設計在右邊固定。另外,在胸口部分設計立體褶邊,使工作服與胸口服貼,讓上半身有充分空間,創作時活動自如。
我也替職人設計了專屬工具捲,裁切簡單但精細,使用無縫接法,每次縫製都挑戰自我細心度。而在想像力迸發下,鈕扣設計也講究每個鈕扣厚度和質感接縫,因為任何細節都影響作品實用度。
看起來簡單的縫紉工作,藏了很多細節,外型設計強調簡單就好,在布料厚度、顏色挑選、明度、彩度方面則細心處理。像是包包設計沒有拉鍊,方便職人擺放大型工作物件,而且著重提拿的人體工學,提袋「力的方向」、「垂度」與「距離」多所測量,讓使用者以最舒適狀態,前往創作。
我認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品牌,尤其是從事創作者,在作品發想上,秉持協助擁有者營造整體穿搭,所以刻意隱藏名牌,不希望使用者因為標籤改變使用方式。不過,卻又特別在內裡加上可以寫姓名的標籤,創作者可以把自己名字寫在標籤上,這樣就不會拿錯了。
觀察創作者,然後感受他們工作實際需要,是我創作靈感來源。喜歡使用舊物件創作,手作注入感情,讓物件充滿溫度,希望對設計物件的細節堅持,可以讓作品溫暖陪伴職人創作時光。▍
文 劉少儀
攝 莊騰傑
唐曉苓 熱愛設計,喜歡簡單大方,取材自然的創意手作者。閒瑕之際,學習手沖咖啡,散步巷弄尋找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