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對話 創作背後的故事總是有著汗水

Michael
朋廚烘培坊主廚。24歲遠赴日本及歐洲學習麵包技術,15年前在基隆廟口開第一家烘焙坊,創新的口味和概念打開知名度,目前共有六家分店。
Q:做麵包對你來說代表什麼?
A:一開始是為了想吃,覺得好玩然後去學做麵包。我先到日本,之後到了法國及瑞士。在學的當中才發現,它不僅僅是製作,也牽涉到科學、化學、生物科技,很多需要講究的細節。這才慢慢感受到,原來做麵包是非常慎重的工作。
技巧之外,內心怎麼去對待麵包也很重要。因為麵包、酵母菌是活的,你怎麼對待它,就反應出最後的結果。做麵包完全就是一種創作,有點類似做陶土。不一樣的地方是麵包除了欣賞之外還要去品嚐,所以麵包對我來說是讓五感發揮極致的作品。
Q:讓你持續創作麵包的動力是?
A:每當我站在整型桌前,跟著師傅一起揉麵糰,真的是我最開心的時候。那是回到最原始,不用多加思索,直接站在那就能到位,在揉的過程中所有的事情會達到一個平衡、和諧的感覺。我也常鼓勵學徒,要永遠記得這個感覺,因為那是一種歸零的方法,能支持你繼續走下去。
Q:如何讓自己保持創意?
A:做麵包就像其他的藝術創作,要保持五 感敏銳。五感就是視覺、嗅覺、味覺、觸覺 跟心裡的感覺,不斷地去加強自己的這個部 分,才會讓自己對麵包有新的想法。我覺得 麵包也要符合Timing,社會當下在流行什麼 也要Catch到。既然開店就是要跟大家做朋 友,達成共同的語彙,如何受歡迎又不能媚 俗,這個Balance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