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又樂觀
馬來西亞怡保唯一的獨立書店
一間書店 怡保學樂書苑

旅人走訪馬來西亞怡保,多半是想尋找懷舊的氣味,可能是電影《色戒》中王佳芝搭著電車所穿越的老香港風情,或者是為了想品味道地的粵式老滋味,這座南洋城市裡,還保留著 20 世紀初華人的生活氣味。旅人來此,多半是想感受在時空隧道中穿梭的浪漫,誰會想逛書店呢?在怡保開書店,注定是孤獨的。
離熱鬧觀光區有一段距離的「學樂書苑」,位在傳統、典雅的街廓中,它在這個角落經營十多年,靜靜的。我在怡保三天,去了書店三回,三回都沒有碰到任何買書人。老闆廖永立樂觀地說:「沒關係,客人不進來買書,我可以把書搬到他們面前賣,所以我很勤快地跑書展,還把書搬去學校賣。」他的妻子在旁邊溫柔的笑著,三個孩子則愉快地寫作業,就算沒人上門,也不見其焦慮,他們安逸於這方天地。

書店裡有一整面以榴槤木打造的書牆,平臺上則放著胡慕情所著,訴說臺灣土地故事的《黏土》、與備受討論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在以簡體中文為主流的馬來華人社會,臺灣出版品卻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廖永立說:「臺灣的出版很活躍,對我們而言是很好的刺激,我們之前還邀請胡慕情來辦講座,反應很好。」
廖永立對於臺灣的出版動態很熱衷,見面當天,他剛從吉隆坡和臺灣的獨立書店業者交流回來。他身著訴求馬國選舉公平正義並呼籲政府必須重視人權的社運 Bersih 衣衫(註1);第二天再見面,穿著呼應香港雨傘運動(註2)的 T 恤。相較於萬事求和,只想於安穩中賺錢生存的在地華人社群,他的特質似乎顯得更為立體。
書店如人,學樂書苑的選書以文學、社會等人文議題為主,他很清楚這是小眾的品味,但廖永立說:「小眾也是市場啊!如果我們都放棄了,想讀人文領域中文書的讀者要到哪裡找書呢?」
後來廖永立塞給我三本書,一本是《革命之路-孫中山與怡保的革命志士》、《情人的午後:走訪怡保百年東華酒吧》、最後一本是被馬來西亞抗日游擊隊稱為「游擊隊之母」的西碧兒・卡迪卡素所寫的《悲憫闕如》。 不同於尋常的吃喝玩樂攻略,獨立書店老闆指引旅人走進截然不同的怡保風光。●
註1:馬來文,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縮寫。
註2:香港普選抗爭運動。
文、攝 黃麗如
黃麗如 文字工作者,著有《酒途的告白》、《極南》,FB:享樂遊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