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斑】我們喜歡的市場滋味

Cover story  Foodies in the Markets

文 吳亭諺
插畫 李宜蓁

%E5%AA%BD%E5%AA%BD%E7%9A%84%E5%BA%97 %E6%9C%89%E5%8F%A5%E8%A9%B1

還沒自己搬出去住之前,我和家人一起住在天母。這裡因為早期有很多外國人居住,街上的氛圍、飲食比較沒有傳統的臺灣味,大部分的餐廳都偏向精緻化的外國料理,所以當我們想要簡單地吃臺灣料理時,總會去士東市場覓食。

 

去年我媽在士東市場租了一個攤位,販賣家裡蒐集的臺灣老家具、日式花器、茶道具和她自己手工做的衣服,所以每當有空回家時,我也會過去看看,或是直接和家人約在那吃飯。

 

我們最常吃的是市場二樓入口進去第一家的「媽媽の店」,它有很多不同的臺式料理,像是炒飯、菜脯蛋、薑絲炒大腸……等什麼都有,而且調味很厲害,不會太鹹、太油。它雖然賣的是合菜,但是因為空間不大,價錢又便宜,炒一盤青菜才50元,再叫一盤煎魚或是菜脯蛋,三個人可以點個五、六樣菜,很適合像我們這樣的小家庭。我最喜歡它Q彈又入味的紅燒豆腐,還有軟嫩的菜脯蛋,鹹香的滋味讓人忍不住大口扒飯。

我覺得士東市場蠻妙的,它有點像日本的商店街,被規劃得乾淨整齊, 但仍可以像傳統市場一樣一攤攤地 逛,跟老闆抬槓。在這樣的日常交流之下,也形成了相互的信任感。 尤其這幾年發生了許多食安問題, 這時候就會選擇回到熟悉的市場, 看著多年來用心料理的店家們,也就安心多了。●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