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我的小日子╳ 30 人
黃一恭(左)
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碩士, 恭sense studio 負責人,目前正參與Dream corner企劃案。
蘇映瑋(右)
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士,曾在NDD唐草設計工作,參與台南點心設計50禮,目前為十分設計工作室負責人。
小日子(以下簡稱小):兩位之前有聽過對方嗎?
黃一恭(以下簡稱黃):之前在手手市集看過映瑋的作品,印象很深刻,沒有想到紙飾品可以做得這樣精緻且保留質感,另外「鐵花窗明信片」則讓觀賞者透過不同的窗花,參與了在地的季節生活,非常有台南特色。
蘇映瑋(以下簡稱蘇): 我第一次在正興咖啡館看到磨石子桌子時非常驚訝,從來沒想過它也可以有這種用途,當時就在想這是誰設計的,沒想到今天謎底就揭曉了。
黃:謝謝。我覺得光著腳踩踏在質感溫潤的磨石子地上,是屬於許多台南人共同的記憶,但除了地板或樓梯外,它是否還可以融入更多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也才因此有了「桌子」的想法。
小:請兩位介紹一下,今天帶來的日常生活習慣用品。以及你們挑選用品的觀點?
蘇:這本牛皮紙筆記本是我在孔廟對面的府中街攤位上買的,會買是因為它的線裝設計,可以完全攤平,內裡全白無格線的頁面則讓我在紀錄靈感、聽演講速寫筆記時非常方便。另外便利貼是我在國外買的,跟別人不同,我把它拿來當書籤使用,因為覺得大小及它的重複黏貼性很適合。
黃:對,全白可攤平的筆記本超棒,記錄事情真的非常方便,如果不想寫字又可畫圖。
蘇:筷子則是報名家具博物館課程時DIY做的,製作過程中發現到除了材質之外,原來筷子的「斜度」會影響使用起來順不順手。我喜歡喝水,所以水壺及杯子都是我的收藏品,這三個茶杯是我分別在眉角生活、HOLA及IKEA買的,它們的容量及手把都比一般馬克杯來的小,只要兩根手指頭就可以拿起,剛好符合我的生活習慣。
Stelton白色啄木鳥水壺也是我常用的物品之一,動物形體簡化成壺身線條,它的上蓋雖然簡單,但卻能透過傾斜角度及吸力,讓它在倒水時不致掉落,再從嘴裡流出如絹的水流,整體簡單但卻能看到設計的細節。
老實說我自己不愛用購物袋,但我在誠品書店看到用紙及特殊纖維(Tyvek)做的GreenWood摺疊購物袋時,覺得非常方便,摺起來就是張信封,展開時又能變出極大的內容空間,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對紙材質的設計物品會特別注意。
我挑選東西的重點除了要自己喜歡外,還會考慮產品理念認同,像我在網路上買的這個FREITAG包包,它是用廢棄的帆布、腳踏車內胎與汽車安全帶回收製作,帆布上會有使用痕跡或油漆、手寫記號,它具有環保理念,而且完全防水。
黃:原來你也有這個包包,我超喜歡它的。我挑選東西的標準是以實用為出發點,包包的選擇上我會傾向大但不要有過多複雜的分層,再使用小袋子分裝我的物品,因為要記的事情太多了,我無心分層慢慢整理,FREITAG這點就很適合我。
蘇:而且FREITAG有一點很棒的是它的內裏採用白色,對常常把物品全丟到包包裡的人來說,找東西時相對方便多了。
黃:對,沒有錯!而且買這種能見度不高但具有共鳴性的物品很有趣,像上次我遇到一個同樣揹FREITAG的人,兩個人對看了一下就開心的聊了起來。
因為我的工作性質偏重於勞動,所以我的東西不喜歡直接塞口袋,以外掛式的居多,我很喜歡皮製品,零錢包與iPad袋是我跟做皮件的朋友訂製的,當初就尺寸部分討論許久,你可以看到這個零錢包也是外掛式,而且可以放一些常用的卡片。G-Shock手錶則是適合我在工作時配戴,好搭配、功能性強又平價,我覺得男人就是要有支耐操不怕摔的G-Shock。
另外我要特別介紹一下「茄芷袋」,不是我在吹牛,但當年念高中在女同學都拿名牌紙袋裝東西時,我率先開啟了拿「茄芷袋」的風潮。
現在的「茄芷袋」造型隨著時代演進也有做了改良,但不變的是依然耐操,我曾經裝了十幾塊磨石子磚頭在裡面卻絲毫沒有破損跡象。
小:身在南部會不會覺得取得設計相關資訊有落差?
蘇:我覺得不會,因為網路現在很發達,資訊取得並不困難,當然如果想看展覽還是得往北部走。
黃:對我來說不會,因為我的設計並不是以追逐流行為主,所以不會因為時間和距離的因素就馬上被淘汰。
小:兩位接下來有甚麼計畫呢?
蘇:我在思考開發紙飾品的耳環系列,另外我也想把商品線從飾品延伸至「可使用的產品」上,像是Green Wood的購物袋。
黃:我目前有一個Dream corner計畫,預計進行空間改造,完成後可以提供青年藝術家進駐展覽,裡面也有咖啡館及住宿空間,希望很快可以跟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