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因為愛
池袋. 乙女之路
一個聚集地點 在東京池袋有個同人女商圈
我剛到東京念書的時候,池袋就是我最重要的精神食堂。那時,「乙女之路」還沒有發展起來,訴諸女性讀者的 BL(Boy’s Love)二手漫畫與同人誌專賣店還只有 K-BOOKS 等幾家零星散落在東池袋三丁目,而最接近 Sunshine City 大道口的漫畫「虎之穴」,也還在男性向同人誌的主宰下,宅男們的身影除了秋葉原與中野之外,大約也就在池袋最常見到。
其實,一直到 90 年代中之前,BL 作品都進不了正式書店,甚至被貶抑為色情讀物 ── 在女性只能作為被觀看的身體的體制下,這種將男性身體轉為凝視與解放對象的讀物,似乎也只能這樣存在。但是,在同人展、二手書店等地下化的管道中,女生們的愛集合起來的力量,卻遠遠壓過男性。而除了嘉年華式的同人展之外,日常中同人女們無法壓抑的愛,就只能在這些以女性為目標群的 BL 漫畫與同人誌店中尋求救贖。
為什麼說是救贖,不僅是因為女性解放,經濟與同儕存在的救贖雖然現實,卻也是不能忽視的。在大書店排斥、社會強烈偏見的年代,同人女在這類書店中所得到「吾道不孤、德必有鄰」的感受,是一種類似天堂的感覺。更重要的是,一本漫畫書的價錢不斐,而小眾的 BL 商業漫畫乃至同人誌價格更高,池袋的二手漫畫與同人誌店拯救了讀者的荷包,更提供了多方向閱讀的可能。
於是,在大書店紛紛在利潤的大旗下、放棄曾經所謂的「道德」標準,加入 BL 漫畫的出版時,池袋的女性向漫畫二手店也開始悄悄地擴張版圖。
2000 年我剛到日本念書的時候,正是這股勢力在池袋進行合縱連橫的時候。身為窮學生只能在池袋尋求精神糧食,每個月至少去報到個一、二次,即使不買,單單是被那許多漫畫環繞也是一種慰藉。順帶的,池袋東口附近便宜的藥粧店與咖啡店,也成為我的勢力範圍。
初次窺見乙女之路的指標出現,是在某一天忽然發現,日本最大的二手漫畫與同人誌店「まんだらけ」,竟不知何時悄悄地在 K-BOOKS 的附近地下室,開了一間純女性向同人誌與 BL 小說、漫畫店,繪著兩名美少年相擁的巨大漫畫看板,毫不避諱地宣告著曾經不可視的存在。就像秋葉原逐漸從電器街轉以御宅族聞名,池袋也開始蛻去男性的色彩。
確定這一點是在一個豔陽的午後,心血來潮地轉進了一直以來鮮少踏足的「虎之穴」,那棟五層高的大樓,原本一進去就是一個充滿著我無法進入的宅萌世界,如果要想找到被貶稱為女性色情讀物的 BL 作品,勢必得穿過滿是男性消費者及以女角為幻想對象的一樓,蜿蜒向上到三樓。但那一天,當我進入「虎之穴」時,同類的氣息撲面而來,我赫然發現,女性向作品曾幾何時早已佔據了最接近客群的一樓。
風向變了。在大眾媒體尚沒有查覺的時間中,明輝堂、らしんばん 等女性向專門店默默圈出了領地,K-BOOKS 擴大建出同人館、動畫館。我懷著資深愛好者的心情,對一位媒體前輩說,池袋已經成為同人女的領域了。那時,前輩很不屑地笑我想太多,這也就是正式媒體對小眾的大眾文化的主流看法吧。
但事實證明,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經濟力量確能換取文化資本,沒有多久,日本的雜誌開始介紹池袋這個異類的商圈,「乙女之路」這個浪漫的名稱於焉產生 ── 當然,這裡不必然僅有乙女,染著紫色頭髮、穿著黑色緊身衣的阿嬤,穿著哥德服的類 cosplay 女,更別說我這種資深的老顧客都是真實存在的。
乙女之路有了名字,甚至成為吸引觀光客的名勝後,發展之勢更不可擋,老牌的 K-BOOK 接連開了漫畫小說館、cosplay 館,而以英國維多利亞朝的華麗裝潢與男執事為號召的執事喫茶,也在 K-BOOKS 的地下室盛大登場,標榜預約制的執事喫茶幾乎要三個月前訂位,才能一睹《黑執事》中的風釆,當然,這裡所謂的英國執事只是日本商人與同人女 們的想像,在雕琢背景中身穿燕尾服的執事們,只是 cosplay 的符號,而來到這裡的人,也不過只是為了滿足形式的想像罷了。▍
文 李衣雲
地圖繪製 AGAKO
李衣雲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碩士,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現任職於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著有《讀漫畫》、 《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個人興趣是看漫畫、動畫、小說、連續劇和美美的咖啡館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