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 臺灣編舞家談舞者的專業養成
文 駱亭伶
攝 韓承燁、金成財
場地提供 景美人權園區
林麗珍 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編舞與造型視覺設計。1995年創辦無垢舞蹈劇場,十年磨一劍的精神,以《醮》、《花神祭》與《觀》三個作品開創「儀式性劇場」格局,深沉空緩的美學形式,被歐洲ARTE藝術電視臺譽為「當代八大編舞家」,許多人因紀錄片《行者》而認識無垢。舞蹈之外,亦熱愛繪畫、服裝設計、品茶,家裡養了兩隻名喚「弟弟」、「妹妹」的貓咪。
小日子(簡稱問):林老師常說無垢的舞者很不容易,要把生活需求減到最低,覺得當一個舞者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
林麗珍(簡稱林):明璟很棒,她剛進來也不是這樣,但是她願意調整,跳這支舞是很累的。她很專注、很乾淨,否則不能跳白鳥這個角色,會有很多亂七八糟的線條,她來無垢是一骨子往裡面走,都來了快15年,傑文、啟順、芊懿也是一樣,練舞的人比較單純。
我常說做劇場不能佔便宜,不能吝嗇,花比別人多的心血人家都未必認可,何況沒有呢?教態度比什麼都辛苦。本來舞者和創作者就是一體兩面,沒有信任的話,很難。大概五年前吧,有一次我和明璟說,妳頭髮不要剪,留下來,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到,她就可以一直留。有些人並不是這樣。
傑文個性寬廣,而且有領導、溝通的才能,以後劇團的事情會倚重他。啟舜很棒,他在無垢練了十幾年的功,跳了很多重要的角色,去年他把《花神祭》的冬枯很專心地舞完,身體的底子都打得很好。幾個孩子都很不錯,共通性都很溫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企圖心,才可能進到劇場。但是每個人拿到角色都要很感激,天時地利人和,那麼多人一起打造舞臺,把你推上去,要把握機緣,不能自滿。
當一個舞者基本身體要練好,還要恆心、毅力,半途而廢的話也沒辦法。這些之外,感知能力要夠敏銳,這要經過訓練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六覺要很細微地打開,當你能看到別人看不見的,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詮釋的深度一定不同。
另外就是身體肌理的調整,無垢很重視這一 塊,假使身體肌理沒有調整好,做出去的動作也不好看。跳舞常常不是靠臉部的表情,而是身體的肌肉紋理。像芊懿跳白鳥時,背部的紋理很漂亮,看不到她的正面,但是看到身體的紋理線條,就會感到心滿意足。
問:舞者要如何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
林:除了身體的紋理,悟性也很重要,看事情要廣,其實美學都在大自然裡。
我從小喜歡畫畫,畫畫基本要有觀察力,除了眼睛看 到之外,手還要動,像寫作也是要經過腦部 的邏輯思考,要有控制力。所有的藝術都是 相通的,舞者有了感知能力,身體開始工 作,如何轉化為現實的表現,必須透過理性 的整合,邏輯思考能力要很強,要有專業上 的訓練,否則感性很多人都有,沒有專業訓練還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