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作的心釀製柴燒醬油
專注一點一滴
一瓶醬油 兄弟傳承家鄉的好味道

醬油是工藝創作
提起雲林,多數人會聯想起臺灣的農業之鄉,獨特的天候與水質養活一大群人,經歷過經濟繁華年代,尚存的巴洛克式騎樓與典雅老屋厝訴說著歷史。而古早味醬油,也是雲林美好的見證之一。
釀製醬油過程,主要成分黑豆需要充分的日照,仰賴純淨水質,與過去濁水溪水質甘甜相當符合,整個過程需經柴燒、搓鹽、製麴等繁複步驟,再將材料置放入陶甕,靜置半年,期間需要時時檢視,人力勞動與精細講究不在話下,釀製過程如同工藝創作。
做一瓶好的醬油,是一輩子的情誼。
在這講求快速發展與致富的時代,以至少六個月的時間製成一瓶醬油,聽起來或許很不切實際,但因此建立與顧客的信賴感,成為一輩子的朋友,卻是無價。

在阿公那個年代,他會騎著腳踏車,挨家挨戶送自己親釀的醬油,有時候,附近村落主婦下廚時,忽然發現沒醬油了,一通電話過來,阿公就「宅急便」救援;或者偶爾出門送貨時,也會順便繞進周邊訂戶人家,問問瞧瞧「醬油還足夠」嗎?在夜不閉戶的年代,在客人還沒叫貨前,阿公已先主動進廚房把醬油甕缸裝滿,服務到家的精神,充滿濃濃人情味。

接下阿公事業的父親,堅持延續傳統古法釀造,我們兄弟倆從小看著,長大後各自有專長發展,但受到某種情感感召,內心糾結自問﹕「要讓這項家族工藝消失嗎?」在無法說服自己撒手不管後,我們前後回到家鄉雲林,從頭學習,嘗試在老味道中加入新創意。
雲林既然是蔬果之鄉,那何不試驗將水果風味帶入醬油香氣中,如此不僅能幫助在地小農,也能打破傳統醬油「就只能那樣」的框架,並且滿足現代人喜歡嘗鮮,以及不同食材搭配各種沾醬趣味。
我們首先嘗試土鳳梨醬油,清爽口感,很快獲得消費者肯定,迥異於傳統古法釀造醬油的濃醇,水果醬油的特殊風味,深受年輕族群歡迎,經常運用在沾食海鮮、淋製沙拉上。至於古法釀製成品,則是品牌經典,無論適合作為滷醬的,符合講究養生的,或者每一滴都珍稀的壺底油,製成手續均相當費工,不同醬油有不同煮法,存放時間也殊異。
近期,我們持續尋找無毒桑葚等其他水果研發釀製,但為堅持風味與品質穩定性,在開發新品項上並不求快,而是緩慢中謹慎前進,確保每一次的成品都能做到最好。
對我們來說,每一瓶釀製醬油,好比一項工藝精品。從烈日下曬豆,柴燒高溫考驗,重複開甕品味中,不斷淬鍊精進自我,再加上天、地、人變數考量,每一次都是獨一無二的創作歷程。看起來單調的平凡工作,卻蘊含難以言說的哲思。●
「御鼎興」柴燒醬油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安定里安定路 171-11 號
電話:(05)586-8272
FB: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
口述 謝宜哲、謝宜澂
文 葉思吟
攝 黃秉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