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日常
總有一個下午在美術館度過


一種異國生活 在英國逛美術館


A05




藝術與人文的近人之美

美術館集結了多元的文化與藝術,提供比學校更為深入的美學教育。在英國倫敦,多數的美術館和藝廊皆由國家支持,例如收藏各派別畫作的「國家藝廊」,以不同方式詮釋英國重要人物的「國家肖像藝廊」等。英國民眾到美術館欣賞藝術,是稀鬆平常的休閒娛樂。

曾於英國倫敦生活兩年的筆者,在親自感受當地藝術人文的獨特魅力後,也逐漸喜歡閒暇時到美術館散步。感受百年藝術品薰陶的同時,也透過觀賞畫作的人們,看見當地的生活面貌。




在英國,美術館往往就在某個轉角,不需要刻意找尋,它經常性地存在於生活周遭,不是只有「藝文咖」才感興趣,欣賞藝術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王公貴族的奢侈娛樂活動。若在倫敦沒地方去?就去美術館吧。特別是在陽光顯少探頭的冬日裡,它們是最溫暖的依歸。

我最喜愛的,莫過於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旁的國家藝廊和國家肖像藝廊,不僅靠近唐人區,距離地鐵也僅有幾分鐘的步程。特拉法加廣場是倫敦極具指標性的廣場之一,舉凡藝文、表演、展覽等各種活動,經常在這輪番上陣。熱鬧非凡的廣場旁,兩座藝廊靜靜地佔據它的一隅,靜靜地俯瞰著五花八門的日常百態。

第一次把美術館當公園逛,是和公司的一位英國同事,趁著工作午休的空檔溜了進去。本以為在裡頭必須維持最高品質「靜悄悄」,進去後才發現,美術館挑高的格局以及寬敞的空間,只要稍微壓低音量,彼此交談也不會引起側目。

我第一次體會到,不帶任何目的地踏入美術館,是如此輕鬆美好。不需要先上網查詢當期的展覽內容,也不必擔心時間是否足夠觀賞完「必看名畫」,甚至連錢包都不用帶,逛累了就坐在椅凳或沙發上發呆。我跟同事信步穿越一間又一間的展廳,畫作和雕像都像是車窗外的風景,快速地在眼前流轉,彷彿只為找尋一幅能讓彼此都甘願停下腳步的畫作,好交換幾句心得,說著:「啊,這些畫裡的向日葵真是美啊。」

在倫敦,美術館不會將畫作塞滿整個空間,畫與畫之間有著適當的距離;十坪空間內,掛的畫作可能只有十幅,有時甚至更少;陳列的方式會影響到觀者在觀賞畫作時,是否能掌握到恰到好處的節奏感,享受愉快的觀賞經驗。

置身在空間中可以明確地知道自己能夠如何行走,又可以在哪裡停留。這就關係動線的規劃,能否搭配作品的擺設,按照適當的觀賞距離,為觀者鋪設出一條可自在地行走其中的路線,甚至在你覺得疲累的時候,適時遞上一張舒適的椅凳。

「節奏感」和「舒適性」是我認為倫敦的美術館和藝廊,所以能夠如此與眾不同的原因。不論如何,它們總是拿捏得宜,讓人想一去再去。有時望見小學生們席地而坐,手裡拿著本子臨摹著牆上的畫作;有時遇見穿著整齊得宜的英國老先生和老太太肩並肩地走著,一同探向某幅畫作,聚精會神地看著。這般平易近人的藝術殿堂,不就像是座落於街角的一處迷人公園嗎?●



國家肖像藝廊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地址: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St Martin’s Place, London, WC2H 0HE
網址:www.npg.org.uk







文、攝 Greenmimy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