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金網工藝 呈現配角的品格

一種工藝 千年京都金網つじ

口述=辻徹
京都「金網つじ」第二代傳人,從叛逆青年到專業職人,傳承日本平安時代金網細膩工藝。 受富邦講堂邀約來台分享《京都直送——百年工藝精神的當代詮釋》。

撰文=鄭雅文
攝影=林志潭

將傳統的金網發展成新型態的燈罩。
將傳統的金網發展成新型態的燈罩。

年輕時的我很叛逆,從小看著父親做金網,覺得這是自己最不想做的工作,因為父母親從早忙到晚,根本沒時間陪我,更別提買玩具給我了,認為這個工作很辛苦又賺不了什麼錢。

18歲自己開設Hip-pop潮服店,賺錢快又容易,有次喝醉回家,凌晨四點就看見父親已經在店裡工作,當時心裡很震盪,比起自己的生活,或許這才是真正的事業,便開始有了繼承家業的念頭。

真正讓我下定決心是後來到牙買加旅行,偶然間參加了當地傳統宗教儀式,深山裡的人們對我說:「請以地球為舞台,好好的過你的人生。」這段話深深觸動了我,讓我重新思考金網家業在生命中的意義,面對自己傳承金網工藝的使命感。

金網技術最早可回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平安時代,當時作為寺廟用品,直到80多年前才普遍用為人們日常廚藝用具,如豆腐杓、料理亭烤網。父親在35年前開始金網事業,卻面臨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嚴重衝擊,整個日本社會瀰漫著大量的外來商品,許多金網工坊捨棄手作,引進這些廉價的外來商品,貼上自己的商標以高價售出,我父親非常不認同這樣的做法,他認為唯有堅持傳統細緻的手作工藝,才能和外來工業生產下的粗糙商品抗衡。時至今日,儘管海外有很多訂單,也沒有因此動搖父親的理念,工廠加上父親和我共有七位職人,一人一天能做六支豆腐杓,就只出產這麼多商品。

身為第二代的我,自21歲跟著父親學習金網技藝,金網以銅線編織而成,製作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不容許失誤,一旦銅線彎曲了就會產生折痕,無法呈現優美的線條,所以務必一次到位。豆腐杓是起家的原點,也是父親第一件製作的金網器具,我們很重視金網的形狀,光線透過金網,在純白豆腐上打出網花的優雅光影,讓空間的氛圍加分。金網安分地扮演好他的角色,巧妙點綴細節,不喧賓奪主,配角也有配角的品格。

 

隨著時代更迭,我認為職人只要保有金網技術,都能製做出因應當代人使用需求的用品。例如今年開發的金網咖啡杓,靈來來自身旁許多愛喝咖啡的朋友,他們對於豆子、咖啡器具很要求,但卻用塑膠咖啡杓撈咖啡 豆,於是我就想到可以製作金網咖啡杓,使喝咖啡的過程更具姿態。

三年多前和家具工藝用品店「森CASA」合 作,開始有機會與國際交流。這是第三次來到臺灣,由於我實在是太喜歡臺灣了,好吃的牛肉麵、親切的人們、古都臺南,因此希望製作出專屬於臺灣人的器具。對臺灣最鮮 明的印象就是臺灣的茶文化了,臺灣茶杯相較於日本茶較小,令我感到驚奇,於是便製作了臺灣茶的杯托,中心編織日本傳統菊紋,外圍環繞龜殼紋,將銅線處理成簡潔的黑色,這是我們第一個為其他國家開發的專 屬商品。

這次來臺灣受富邦講堂邀約演講,當中有人 問我設計是什麼,其實我根本不知道,因為 我不是設計師,我只是個普通的職人,在意 的是器具的實用性和編織的品質,只要人們 覺得東西好用,並感到使用著它是件很美好 的事,對我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金網つじ

http://www.kanaamitsuji.com/

標籤:Tags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