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創作 喜劇之於生活的必要
口述=張碩修
Social Comedy Club主創始人與節目總監。開創台北新一波的藝術娛樂文化,推廣脫口秀與喜劇多年,培養不少演出人才,堪稱現場喜劇表演教父級人物。
撰文=葉思吟
攝影=張碩修、葉思吟

濕冷的臺北夜晚,一群上班族選擇不馬上回家,而是溜進我們位在地下室的俱樂部小空間,觀賞台上演員裝傻、誇張動作,被嘲諷和笑鬧對話逗得開懷大笑,在短短三小時內,抖掉一天的不愉快。
在苦悶的生活中,我們都太需要喜劇了。有時候,只是看到演員踩到香蕉皮、誇張滑了一跤,或者有人白目遭到老闆扁打,甚至搞笑模仿「星際大戰」影片橋段,台下觀眾總是特別有反應,總能勾起某些悲慘經驗,越是荒謬、超脫演出,越能引起共鳴。
裝瘋賣傻是喜劇不可或缺的元素。只是這些情節背後,往往隱藏著現代生活中的痛苦,喜劇也正是藉由與真實生活中相反面的操作,透過隱喻、反諷與KUSO方式,紓解觀眾對於諸多慘痛經驗糾纏。例如把妹被發「好人卡」、22K低薪辛酸、胖子跑馬拉松等尷尬狀態,經由脫口秀演員看似心靈對談安排,轉化台下觀眾積壓多時心結,在嘻嘻哈哈中,重新找回能量。
「站立幫」是目前劇場重要團隊之一。他們來自各行各業,趁著下班後投入心儀的喜劇表演,身材高矮胖瘦不拘,憑藉的是與台下觀眾即興互動和脫口秀能力。每週晚上好幾場演出,各有擁立的粉絲,許多人好奇哪來這麼多源源不絕靈感?坦白說,在發想題材時,我們總要彼此說出最慘、最痛苦的經驗,尤其是被騙、被甩的失戀回憶,往往會挖掘出「驚喜」的表演內容。
這時代的人太需要透過喜劇宣洩情緒,這也是我想持續經營搞笑劇場的原因。一方面滿足需求,另方面可把想傳達的理念、對事物的看法,放在戲裡面,其實也就是爭取一個發言權,只不過選擇的取徑是喜劇罷了。
不同於傳統劇場,卡米地希望創造一個小型喜劇表演空間,涵蓋脫口秀、日式漫才、搞笑短劇、即興演出,並將嘗試結合舞台劇,以家喻戶曉的「綠野仙蹤」故事加以發想,把印象中童話人物對照於身邊小人物特性,反諷日常生活中景象,延伸原本小劇場規格,跳出傳統舞台劇框架,希望能將臺北娛樂文化的餅作大。
OZ綠野仙蹤 演出時間:2015/1/22-1/25 演出地點:南海劇場
(臺北市南海路47號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