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沙星辰》安東尼.聖修伯里
撰文=鄭宇庭
臺中新手書店店長兼雜工。因為愛書,所以開了一間書很少的書店,用新手的態度,再忙也要認真介紹書。

閱讀《風沙星辰》,會安靜到聽見自己的心跳聲。
我們早就知道,聖修伯里是個郵務飛行員,他寫過《夜間飛行》(1931),也寫過我們都愛不釋手的經典名作《小王子》(1943),這些作品的創作靈感究竟從何而來?《風沙星辰》(1939,原名《人類的大地》),或許可以給一個解釋。也得知,他是一位如此關注自己內在心靈與外在環境之間聯繫的飛行員作家,一個翱翔於天與地之間,既遙遠又吸引讀者靠近的生命探索者。
本書共八個篇章,篇與篇之間可以獨立閱讀,也可以兩兩一章節,一次讀完,看聖修伯里用第一人稱視角,自述他年輕加入軍旅,開始郵務生涯,到如何成為一位熟練的郵務飛行員之間發生的種種經歷,幾乎每一回出勤,都是跟死亡搏鬥,也看見自己的夥伴們,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飛行任務中,光榮歸來,或就此杳無音訊,那是一個殖民帝國即將瓦解,道德與文明動盪飄搖的時代,得跟非洲大陸上的一切人與事,和平共存。全書裡最長的一個章節〈在沙漠的中心〉,讀來揪心,一次墜機後生命飄搖難掌握,隨時只要閉眼就會離世,他與夥伴一路追尋活下去的可能,種種死亡之前的曲折迂迴,到最後一刻,希望才降臨,你一定會從閱讀裡,看見生命的可貴。
我們可以想像,聖修伯里究竟處在一個什麼樣的飛行時代?作為一位20世紀 初的飛行郵務士,他的飛行高度或許不如今日飛機這般安全可靠,必須在雲層 中穿梭來去,偶有閃電雷擊,都會危及到飛行員的生命安全,因此,墜機這件 事,幾乎成為一定會遇見的常態,這些意外,讓飛行員每每一墜機,就必須在沙漠之中求生,與難以抗拒的孤獨,都在書中一一呈現。
本書最後一章〈人類〉,單獨閱讀可以成為一篇叩問生命意義之作,真正生命 的意義,在於當一切都失去時,得見生命可以用各種可能的方式延續下去,無 論我們處在多麼卑微的角色、狀態與職業,都依然發放著生命光彩,我們看見 其誕生與延續,在富裕人家、也在貧窮土地,這便是「希望」所在。
明眼的讀者會察覺,小王子,已經在《風沙星辰》裡,就誕生於聖修伯里的寫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