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知新館在2013年完工開幕, 從入口指標開始,就表現出日本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谷口吉生一貫的簡練風格,在京都這樣充滿傳統日本氛圍的地方,注入了一座現代建築,一股現代氣息。
通過驗票處之後,一條筆直的路連著主館。每個點都以大水平屋簷、低天花板,壓縮著整個空間。在通過這條路徑的途中,除了眼前的新館之外,也可欣賞右邊的京都博物館的歐風建築、左邊的歐風庭園與噴泉。
路徑是由兩大塊磚組成,中間的分割線正對著新館的入口雙開自動門,景觀、建築、空間裡的每一條線,都是這麼精準的對在一起。也難怪朋友笑著說,把谷口吉生封為「對線王」也不為過。
主館的乳白色主體加上灰色出簷的屋頂以及白色霧面玻璃、筆直的圓柱和水景,如果不說,也猜的到是谷口吉生的作品吧。手法雖與東京的法隆寺寶物館或是豐田美術館(註)相似,但這樣簡練的線條還是相當吸引人。
從主體延伸出來的入口,一樣壓低了天花板高度,利用空間高度的變化強調空間機能,也讓參觀者經由身體的感受去感知空間的變化。從入口的緩衝空間看出去的挑高屋簷、水景和玻璃,還有遠方的京都塔,炎熱又喧囂的氣氛緩和了不少。
雖然展示空間不能攝影,但公共空間的處理也相當細膩。光與景的捕捉跟分割,挑空的過度空間,能夠這樣被使用實在相當奢侈。我很喜歡谷口吉生對於材質的選擇,不像其他日本現代建築師那樣單一,但卻也不會太過度。牆壁、天花、地板、結構大面積的使用單一材料,顏色的搭配上也非常匀稱,沒有誰特別顯眼,也沒有誰特別低調,互相契合的存在於同一個空間裡。
我認為谷口對於光的處理其實不亞於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強調「光在空間裡的角色」,但谷口吉生卻是將光那麼的理所當然配置在空間裡。空間裡沒有誰特別是主角,但因為每一個配角的加入,使得整個空間的個性跳脫出來,變得鮮明並且令人感到舒適。
不是整片大面玻璃,卻還是可以眺望整個環境。根據人的視線、行為的尺度去決定開窗的高度、深度、寬度。谷口吉生在取景的手法上很傳統,這也或許是為什麼明明身在現代建築裡,卻還是感受的到傳統日本的那種纖細。
我很喜歡從博物館二樓的樓梯平台看出去的風景,軸線正對著對面的三十三間堂的面前道路,可以看到三十三間堂的日式建築、歐風的國立博物館,對面的紅十字會近代建築,然後身在現代建築裡,就好像看著京都建築史一般。去京都旅行如果看膩了寺廟神社,很推薦來這裡走走。
註:法隆寺寶物館、豐田美術館,皆是谷口吉生的作品。
本文轉自CHENVIA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