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Light Up The Neighborhood
文 吳亭諺
攝 張界聰
賴慶融 花蓮人,穆俬傢俱創辦者。大學畢業後,曾到高雄、臺中、臺北等不同地方工作,最後選擇在臺南定居,開一家結合老物新作、咖啡、早午餐的空間,希望藉由家具修復,傳達惜物精神。

走在曲折狹窄的巷弄中,隨處可見老舊的木門和褪色的春聯;坐在板凳上的阿公阿嬤,一邊燒著柚子皮驅蚊,一邊聊起家裡的瑣事……我想起文學家葉石濤曾說過:「臺南是一個適合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就是這樣的生活感,讓我喜歡上這裡吧。
從事設計工作的我,曾經在國內外做過相關產業,但是越深入了解越發現,設計這一行真的很不環保。從原料製作到組裝,每個環節,都會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所以當決定自己開店時,我不再選用這樣的生產模式,而是以重塑老家具為理念,親力親為賦予舊物新生命。

為了尋找適合製作家具的空間,我想找個人潮不多,安靜、適合緩慢生活的地方,因此選擇了臺南。這裡生活氣氛好,步調悠閒,又有許多老屋,材料取得也方便些。我曾徒步走過安平與中西區尋找理想住所,但許多心生嚮往的老房子,在代代相傳下,通常一戶為多位屋主共有,承租不易。我只好透過網路搜尋,竟幸運地找到這間位於自強街上 120 年的老宅院,也開始認識屬於這條街的故事。
從里長和街坊大哥大姐口中得知,從清朝末年就存在的自強街,是自小北門進來的第一條商店街,過去販售棉被、醬油、雜貨等店家應有盡有,好不熱鬧,但隨著都市計劃改變,又迅速沒落。我搬進來時,街上只剩下舊來發餅舖、信用打鐵店等幾家老店,相較於對面繁華的新美街,街道寧靜、緩慢許多,對我而言卻相對適合。
原本想將這裡做為工作室,再以網路銷售作品,但考量到若僅販賣家具,收入無法支撐開銷,於是便打造成複合式空間,提供餐點及飲品。也在店面放置自己做的小型作品販賣,像是菜櫥製成的鉛筆盒、水泥製的鐵花窗杯墊等。

而店裡的家具,也有許多是透過回收或撿拾的老舊物件翻新再製,像由窗框結合玻璃改造成的展示櫃,或是將凹陷、不堪使用的老桌子拆開,將破損的地方拆下,釘上實心木料和強化玻璃,保留桌角的痕跡、溫度,尊重桌子本身的價值,讓它能夠重新使用。就像店名「穆俬」一樣,希望這些老物件像蛾(Moth)一般,蛻變之後獲得新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