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風格 隨著自己的經歷變化而走

Cover story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from Beijing

Autorun 凹老師
平面攝影師。曾在公職單位一待8年。因為替老婆「小超人」拍一組照片,開始受到注目。現為攝影師、惟簡工作室創辦人。

 

老婆的辦公桌是一套書桌椅,維持視覺清爽。
老婆的辦公桌是一套書桌椅,維持視覺清爽。

我出生在遼寧瀋陽,17歲的時候來北京,距今已經15年。因為在北京上學、工作,直到現在,跟這城市已經有很強的連結,所以覺得自己的歸屬在這裡。

剛搬來的時候,我們的境況其實不好。我正準備辭職,離開之前單位的租房,對未來工作充滿了擔憂。找房子要應對居住成本的壓力,並考慮未來工作、生活的需要和舒適性⋯⋯。但最終我們還是從內心的需求出發:我是攝影師,在家的時間也多花在維護微博、做圖片後製,和回覆客戶諮詢等工作,所以需要將生活和工作空間劃分清楚;而我老婆是美食作家,需要大而明亮的廚房,現在這裡就很好。

當初是用手機上的搜房 App搜尋,偶然間找到了這個小區(內地用語,指統一規劃的住宅區)房子。室內已有簡單的裝修,每個空間也都顯得通透明亮,挺符合我們的期望。北京的房子大多是兩廳一室,很多室內裝修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特別沒勁。我嚮往較自由的空間,不太喜歡中規中矩的格局。至於陳設,就是簡單,把自己喜歡的,譬如說實木材質,或是工業風格的東西,照自己舒服的方式陳列布置,同時照顧到功能性。

實木的東西有種自然紋理,在經年累月的使用下, 它會和我們一起留下歲月的痕跡,變得愈加有魅力。而工業風格的家具,本身質感就是優美而厚重的, 承襲了工業發展中具代表性的設計。將這些運用在 生活中,很有意思。家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不斷 更新的夢想,隨著自己的經歷和興趣變化,家裡的 陳設也隨之改變。這個過程就好像在慢慢沉澱下來、 了解自己、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環境,而不再是跟著某一種風潮走。

以前,我曾經仰望這個城市的萬家燈火,想著哪天才能有一扇屬於自己的窗⋯⋯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想要的東西愈來愈清楚,一扇窗解決不了我的問題。 與其用物質的滿足給自己加壓,不如活得瀟灑一點, 求一份內心的自由和快樂。▍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