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體驗文學之旅


一張地圖 詩人眼中的散步街道


花蓮市文學漫步地圖。
花蓮市文學漫步地圖。



花蓮舊市區有一棟地標建築物,曾是居民和許多外來觀光客印象深刻的「美琪飯店」,當時門口的烤玉米、烤香腸是尋常而經典的回味;更早,那裡稱作花蓮戲院,是一棟木造房子,曾被蔣經國總統光顧過的「液香扁食店」就依附在戲院屋簷下。回到日治時期,作為映畫館和劇場的「太洋館」也在此。歷經時代遷移,今日,這棟與當地歷史連成一氣的記憶標竿建築,轉身成為人文風格旅店,很有機會替火車站遷移後,人潮漸失的老市區帶來新的活力。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花蓮是許多文學家的老家,就從這棟人文旅店「捷絲旅」週邊擴散步行之遙的街廓距離,漢學家和文學家駱香林先生的故居「臨海堂」就位處在和平路,後方的「說頑精舍」就是他當年開設的私塾;詩人陳克華和楊牧老家住南京街,據說 18 歲前未離開過花蓮的作家王禎和就住在中山路上,1961 年小說家張愛玲來花蓮時,還曾請王禎和帶她去南京街上的大觀園酒家逛逛;而曾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的陳黎,從小到大就在上海街長大。這些街道是陳黎慣常走過的地方,對他來說是「不如一行波特萊爾」(註)的人生,他稱這些街道為他的「波特萊爾街」。

漫步這塊街道地圖的趣味,在於可以想像這些文學家從小漫長走過的生活即景,也一覽是如何的環境意趣孕育出這些文人雅士。途中會經過老店鋪「木三鐵店」,也許會碰巧遇見老鐵匠正在敲打紅通通的鐵;老花蓮人再熟悉不過的廟口紅茶就隱身成功街巷子裡,還有祖師廟附近一家山東餡餅店,也是陳黎口中的美味餡餅,常令他蹲在路邊忍不住一口吃完。

場景回到「捷絲旅」旅店內,裡頭有一間挑高、大面採光的懷舊風格圖書館,擺放二手書及漫畫書等,有別一般飯店旅館僅有旅宿功能,多出來的放鬆空間,給旅人多了一些活動選項,無論午後在此閱讀、小歇,或欣賞不定時的藝文活動,由館內的空間設計,呼應週邊的文學時空背景。

客房內以木質家具形塑出溫暖柔和的住宿氛圍,搭配簡約感的燈具,和多功能的間接光源,及具有感溫、塑型的舒壓床墊、頂級衛浴設備及備品;一樓的蔬活食堂有供應義式及泰式蔬食套餐,早餐時還提供花蓮有名的公正包子及吉安饅頭,令人倍感驚喜。在初夏的短途旅行中,可以最適切緩慢悠閒的姿態,細細體會這座文學城市及旅店緩緩流淌出的人文風情。▍



註: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法國詩人、散文詩鼻祖,代表作詩集《惡之花》、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







文、攝 Leia



Leia 雜誌編輯工作者,沈浸在做雜誌辛苦後的快樂中。盡力保持天真希望藉由雜誌,讓世界變得更好的白日夢。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