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停留 風和日麗唱片行中的五小時
撰文.攝影 拾伍號
十年的台大中文人,持續地旅行、攝影、寫作、生活,教書是目前唯一稱得上專業的技能。
電影《一首Punk歌救地球》敘述彗星撞擊地球前倒數五小時,頹喪的大叔闖進一間唱片行。無可挽回的人類結局如同炒作過後獲利了結的一張股票,大叔狂妄地高舉揮舞它,嘲笑來不及脫手的年輕人──我已吃乾抹淨,你們就帶著遺憾一起毀滅吧!
唱片行裡兩個年輕人正凝神注視一張黑膠,五小時後,收錄在唱片中一首瞎打誤撞的〈Fish Story〉拯救了地球。(大叔:「咦?」)
如果,人類只剩下五個小時,你會選擇拯救地球,還是好好把握時間享受?也許,它們並不衝突。走出風和日麗唱片行的時候,我便相信,音樂可以使人擁有無所不能的勇氣,像是一把吉他用整個身軀毫無保留的發聲,一顆懸浮的塵灰期待一次太空旅行⋯⋯
2010年,為了看黃小楨而來到臺中圓滿劇場,那是第一屆「風和日麗連連看」音樂節,從此929、草莓救星、黃玠成為生活中的某項必需品。當台上的歌手說,謝謝老闆查爾斯,奮不顧身促成這一切的美好,我在人群中回頭,看見遙遠一個模糊的人影,我只能用力拍紅手掌,敬這不能再更好的日子。
太晚我才知道,我已錯過在青田街「兔子聽音樂」地下室成立的最早期風和日麗唱片行,幸好今年,我們又能夠擁抱一個更讓人想念的風和日麗唱片行,在長巷逶迤,時光遲遲的城市南方。

如約定好一般的儀式,戴上耳機,把世界留在無聲的邊境之外,是風和日麗疼愛這個世界的方式;保留了可觸摸的實體唱片,甚至卡帶,則是老闆查爾斯疼惜每一位創作人的固執。
仔細想想,在音樂愈發方便易得的時代,音樂卻更快速地失去了人們專寵的地位。音樂變得無所不在,卻總是陪襯。一直以來從不為此感到可惜,直到又小心地捧起會因震動中斷播放的CD隨身聽,那累贅的不方便,迫使我好好坐下聽完一張CD,我才重新想起,關於翻開唱片紙殼時被印刷圖片引得心頭一熱,關於那些理解與被理解的分秒流光裡。


我想起黃小楨說,聽音樂會笑的人,是幸福的。在風和日麗唱片行超過2000張的收藏牆上,你會因為看見來不及收藏的AGD-001而像孩提時買了機器人一樣開心,也或許會因為見到自己鍾愛的Silver Bus《Orange》,而不無自得的會心一笑。就算龐大的世界仍然運作著不可理解的複雜,齒輪飛速旋轉,我們仍然能夠撫摸唱片上的痕澤,向彼此靠近。你明白這如此不易,晚一步,我們幾乎就要失去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