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日常
AUSPICIOUS 吉日工作室
文 楊芷菡
攝 簡子鑫
鄒駿昇,Page Tsou,熟識的人會稱他Page。2005 年赴英國就讀Kingston 大學平面設計,隔年進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念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插畫創作是他的最愛,筆觸細膩繁複,用色層次豐富。2011 年獲得美國3×3 國際當代插畫競賽全場最大獎,同時也摘下義大利波隆那國際首獎。現為「吉日」工作室負責人,每日在新竹和臺北之間往返,工作之外喜歡到處亂逛,覺得浪費時間是生活中重要的事。
每天工作的地方 像小型插畫藝廊
在「臺北設計大展」看了跳脫展佈框架,以多元趣味視角呈現臺北魅力的「Visual Taipei」後,不免讓我對身兼插畫創作者的策展人鄒駿昇感到好奇,擇日來到他位於仁愛路上的「吉日」工作室,一窺他和團隊之間的工作狀態。
工作室兩年前自松菸周圍小巷搬到現在的二樓位址,室內牆面漆上大面積的暖灰色,部分隔牆用灰藍色平衡視覺美感,搭配純白色燈具照射下黃光,一踏進便能感覺到溫潤。隔扇玻璃窗,將林蔭街道盡收眼底,位處老城區的寧靜,讓人可以在這裡靜下心好好工作。走道座位上方釘了木質的兩層夾板櫃,擺滿藝術和設計原文書籍,會議室裡的落地玻璃映照出鄒駿昇《禮物》繪本中角色「鴿子先生」裝置藝術的身影,很難想像這裡原本是環保單位的辦公空間。
臺北設計大展落幕後,部分參展畫作已經售出,工作室角落各處仍散落幾件色彩創作。充滿現代感的空間錯落擺放極具時代感的打字機、打票機、秤子和時鐘,精緻工藝透過機件細部展現,是鄒駿昇旅居英國六年期間的收藏。他將60 年代的倫敦公車路線圖裱框,並排放於書櫃上,走道牆邊掛有幾幅藝術家友人以及自己的作品。
回想這幾年的插畫創作經驗,我想說的是……
Q:談談自己作品的風格和定位?
A:我的作品裡提供的是一個觀看和思考的角度,以《禮物》來說,我想要表達不是每個人去美術館都能看得懂作品的心情,小小的編碼底下都有每個人內心的 OS。然而,走進美術館之前,就要把腦中的思緒寄放,放下以往的成見,才能進入他人的論述。
關於作品定位,其實有點刻意做出市場的區隔性,本身喜歡限量的東西,相對的就不會希望自己的創作被大量複製,我寧願把商業當作是一種文化載體,但它最後呈現的形式要是我喜歡的樣子。國內從事插畫創作的人太多,如果不在一開始就定位清楚,後面的路就會越走越窄。
最近兩年跟英國出版社合作的繪本,目前只能在歐洲買到。每個創作者都像一個品牌,因為在乎作品最終呈現的質地,所以除了繪本,對於將作品量化成商品這件事我非常小心翼翼。原本不太做封面插畫設計,但最近做了十年來唯一的一本,作家本身是我所欣賞的。在我看了村上春樹的書之後,現在他也看過我的圖了。(笑)
Q:曾在英國攻讀碩士學位,旅居倫敦期 間給予自己的養分是?
A:文化衝擊讓我印象最深刻,倫敦這座 城市因經過二戰的轟炸,新舊並存,在那裡可以看見全面性的設計。在英國念書的 第一年,以為自己在創作上會有倍數成長,但實際上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面對身處城市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我畫了三千 個人像,畫到後來開始注意起人的不同面貌,也因此有了「頭背後」系列作品,發現很多事物的本質會藏匿在看不見的那 一面。
第二年毅然決然跑去唸 RCA(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也是在那裡接收到同儕間的多 元刺激,一個班如果有十個學生,就會有十種截然不同的創作風格和形式,同學們真的都很厲害。現在最懷念的應該是和同學住在一起的那段時光,遇到瓶頸時我只要回個頭,他就會給我真誠且對我來說很 有用的建議。這讓我回來之後很難適應, 心裡欠缺了一塊。我需要一個能提供真誠意見,和我討論創作的對象,目前就是 什麼都要自己來,所以為什麼說創作是 孤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