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慢生活


髣髴若有光


┃張曼娟┃



小時候搭火車,最愛的就是過山洞,一聲鳴笛,大家都站起來關窗子,為的是防煤灰飄進車廂裡。那是鐵路電氣化之前的回憶了,更是今天搭高鐵的旅人無法想像的景象。雖然在山洞裡都關著窗,然而,漫長的六到八個小時車程,我們的鼻管中依然積存了不少煤灰,得清除個大半天。但我還是喜歡火車鑽出山洞,猛然走進光亮的瞬間。尤其出了山洞便見到湛藍大海,那種寬闊激昂的感覺,是難以言喻的。

臺北市的隧道一條條開闢出來,不用搭火車也能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特別喜歡搭乘過隧道的公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辛亥隧道,從木柵穿過隧道便是第二殯儀館,隧道上方的山區是老舊墓地,靈異傳說很多。天黑以後,搭公車的人稀稀落落,暈黃的燈光照射進來,真的有種詭異感。女鬼攔車啦、鬼母抱著鬼嬰啦,種種恐怖情節,像席捲進隧道的風那樣,一陣陣,永不停息。

隧道剛通車的那年暑假,我參加了實驗劇展的演出,同樣住在木柵的演員大哥邀我一起去排戲,他騎著機車載我,那是不用戴安全帽的年代,我們穿越辛亥隧道去安和路的排練場。出發時天還亮晃晃的,排完戲已晚上九點多,隧道裡常常一臺車也沒有。在第二殯儀館前等紅燈時,燠熱的暑氣令人窒息,然而,一通過隧道,立即有夜涼如水的鬆弛感,還能感覺到山間草木的潤溼水氣,我總是大口大口地呼吸。

然而有一天,大哥載著我回家,他突然問:「今天是農曆七月啦,忌不忌諱啊?」我搖搖頭,他踩足油門,我們朝辛亥隧道飆去。「都說這隧道陰哪,一過隧道寒毛都豎起來。」那一次我除了感覺到涼爽,雞皮疙瘩也站立起來,連頭皮都有些麻麻的。我們的心,原來是很脆弱的,這麼容易受到影響。

在外雙溪念大學,常常得通過自強隧道,相關的靈異傳說也不少。最有名的是夜深時分,大學女生在站牌下 K 書,見到一臺公車緩緩駛來,便跳上車去,找到座位坐下才發現沒有司機,車上一個人都沒有,卻仍緩速前進,於是驚聲尖叫:「鬼啊!有鬼!」此時車外有人大喊:「叫什麼叫?車壞了,下來推車。」原來司機和乘客都在車尾推車呢。「哈哈哈哈!」聽完鬼故事的人,從緊繃的情緒中被釋放,開懷大笑,總令我感覺愉悅。

因此,提到自強隧道,常是一種「哈哈哈哈」的情緒。我唯一一次走路通過的隧道,就是自強隧道。已經忘記為了什麼感覺悲傷,那時的隧道兩旁有窄窄的通道,可以騎腳踏車或走路,我決定慢慢走出隧道。距離比想像中更長,放棄的念頭升起又落下,而後看見了盡頭的光亮。我想起〈桃花源記〉的句子:「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武陵漁人穿過山洞,找到了桃花源,我將穿過隧道,看見怎樣的世界?

現今我最喜歡的是信義隧道,嶄新、明亮、快速,一出隧道就是高聳的 101 大樓。從木柵往信義區的隧道牆面畫著愈來愈密集的高樓,從信義區往木柵的牆面則是愈來愈茂密的樹林。這樣的巧思有多少人發現呢?我為這樣的發現沾沾自喜,髣髴遇見桃花源。●






張曼娟 曾經在大學當教授許多年,曾經在香港擔任臺灣文化代表;曾經出版過締造紀錄的暢銷書,如今想回歸到沒有定位的狀態,好好過日子。喜歡旅行、觀察、發呆、胡思亂想。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