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68 After Love
愛是穿透孤獨與分離的創造力
Love Education
┃ 謝錦桂毓 ┃

謝錦桂毓 人稱「謝錦」,前輔仁大學英文系中文教師,現帶領「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和讀書寫作。著有《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生命的窗口》、《讓黑色的眼睛發出自己的光》等。
有沒有發現,只要是人都沒辦法避開兩性關係。人受制於自然,有生物性和精神性的需求,當我們建立一份戀愛關係,必然有一個對象,且包含了身體的接觸,這是與親情、友情很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愛情是很獨特的,是人存在於世界必然要面對的課題。
語言的邊界定義了世界的邊界,談戀愛前,必須先清楚「愛」與「情」的定義。「情」是情緒好惡,是天生自然的,不需要教。如果有個人的樣子、氣質、言語、行為,看在眼裡都覺得喜歡,這就是情。情由己而生,主體性是自己;但愛就不同了,愛是關乎對方的需要,如何愛一個人來自於後天的學習,焦點是放在對方身上。「愛」與「情」本身就是矛盾的狀態,所以愛情是人生很重要的修練,是在具體的情境中一步步磨出來的,過程很煎熬。
我常說愛是穿透人與人之間,孤獨與分離的創造力,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想去愛人家,想理解對方,但不先學會愛自己,理解自己,瞭解人最根本的需要就是被「理解」和「接受」,便無法走進別人的世界。必須釐清一下,愛是關乎對方的需要,這份需要不是物質性,也不是迎合討好,譬如送鑽戒或對方喜歡逛街,就陪伴逛街,以為那是從情出發,其實是一場誤會。
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那是一個人最重要也最基本的需要。在戀愛過程中,理解沒那麼難,一開始都是想努力瞭解對方,但越發現跟自己不同,就會產生排斥感,不要說接受,甚至包容都很難,往往先放著不管,但忽略的早晚都要發作。所以談戀愛要準備,但不是條件式的準備,而是心態上的認知,理解愛情是什麼,抱著學習的心態,也要有識人的眼光。如果對方是想要找樂子、找獵物,或找個人來依賴,肯定不會有好結果。
但是不可否認,人一開始都是為情所驅動,從情走上愛,展開生命學習的旅程,當關係沒處理好時產生斷裂,就是失戀。有很多人,失戀受挫後會害怕再度傷害,其實一個人碰到挫折,是檢視他如何對待自己生命的考驗。從中可以看見自卑,自信與自傲的三種狀態。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長相、能力、性格給予負面消極的評價,就是自卑。如果是正向積極的評價,就叫做自信。而自傲與自信又不一樣,自傲是自我評價百分百,裡頭沒有空間,變成了自我封閉,自我感覺良好,自戀。但自信的人是謙虛的,因此保留了一個空間,表示他願意學習,自信的人遇到挫折,會從中看到學習的機會。
失戀為何這麼痛苦?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立完整,獨一無二,且不可替代的。所以如果因為失戀,就否定自己,等於從根上開始腐爛,把做的事情當成自己,分不清「我做錯了」不等於「我錯了」。失戀雖然心裡頭崩塌一塊很不適應,但並不表示我壞掉了。可是人卻常認為是我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產生很大的焦慮、恐懼、絕望,如果很激烈對待自己就是自傷,反之則是傷人,不瞭解人只要活著就是百分百值得。
也有人一失戀,就會趕快找下一個對象。很多人會稱自己的伴侶是另一半,潛意識中認為人是不完整,是殘缺的,得找另一個來填補。但是現在我們都說人是獨立完整的存在,要學習愛情,並不是找另一半,而是要讓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圓滿的存在,兩個獨立完整的生命在一起,可以互相理解和接受、支持,才是當代的愛情。
其實「戀」這個字,有依依不捨的意思,一般談戀愛都是去找自己依戀的對象,一開始從這裡出發,很容易有失戀的問題。當掌握不到對方,每個人都可能會否定自己,甚至產生不如死了算的念頭,覺得自己不值得。但是當我們理解愛情是什麼,就會較有意識的看清楚自己的狀態,學會去面對,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愛情不是靠觀念、思想,而是依靠實踐而來的,祝福大家遇到一個跟你一樣有意願學習的人,在這條路上且戰且走,一面走一面學。●
文 駱亭伶
攝 簡子鑫
┈┈┈┈┈┈┈┈┈┈┈┈┈┈┈┈┈┈┈┈┈┈┈
Cover story 068 After Love
Part 1 創作人生活裡的失戀風景
Part 2 昨日的失戀紀念物
► 消極男子
► 張西
► 方序中
► 謝盈萱
Part 3 情感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