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駁二倉庫 In Our Time
口述=吳興宗 Hugo
社工系畢業,因聲音迷人,而走上廣播之路。曾獲第41屆金鐘獎「流行音樂節目獎」;對高雄的聲音記憶,自選曲是江蕙的《惜別的海岸》。
撰文=葉思吟
攝影=陳志華

過去長期待在主流廣播領域,在台北流行電台擔任DJ期間,培養了一群忠實粉絲聽眾,某方面來說,定位更偏向表演工作者,幸運獲得金鐘獎肯定,事業上還算春風得意。
2006年因故回到故鄉高雄;2010到2012年,到Hit-Fm擔任節目經理,發展也算順遂。不過,轉了一圈、長了一些見識,心裡頭卻也多了些疑問。始終覺得媒體有提供閱聽眾多元資訊的責任。於是有了辦一個介紹獨立樂團,提供聽眾接觸到更多類型音樂平台的念頭。
儘管隨著器材及網路傳播的便捷,虛擬廣播已打破了過往時空的限制,但我還是喜歡實體廣播電台的感覺。2006年我到日本旅行,特別前往青森,參觀知名藝術家奈良美智的「A-Z」創作空間展覽,還有在東京的「A-Z」咖啡館,看到每個小房子就像一個小聚落,深受啟發,內心埋下「是否也可以做一個包覆在大空間裡的小房子(現場網路電台)」,讓來到這裡的人,如同觀賞藝術家創作般,一邊看我播音,還可即時互動。
剛巧高雄駁二倉庫區對外招標,我很喜歡「In Our Time」的位置,尤其周邊開闊的感覺很好。然而小眾音樂空間,須開發外部營收,但咖啡館或餐廳,都是一筆大開銷。
不過,人生如此奇妙,我遇上「步道咖啡」張孝維大哥;他是高雄知名的音樂界人士,對爵士樂相當在行,過去我常閱讀他的文章。很幸運地在其鼓勵與督促下,開始尋找合作夥伴,花了半年多籌畫、整修,2013年秋天,「In Our Time」正式開幕。
這兩年,「In Our Time」陸續邀請「大象體操」、「1976」、「熊寶貝」等獨立樂團接受訪問與演唱。且因為整體設備層次夠高, 也吸引國際級歌手和樂團來此演出,逐漸打出在南部想聽樂團現場表演,就會想到「In Our Time」的名號。獨立樂團透過我們的平 台,得以近距離接觸樂迷,傳遞美好聲音的與信念,讓更多人感受到做音樂的真誠,這正是我創作「In Our Time」的初衷。
這聽起來很像一則「夢想成真」的故事,但 其實是林林總總的甘苦談。畢竟,空間比最初預設的大了許多,在商業操作與理想實踐之間,仍在學習,偶爾也會感到力不從心。
有時候不免開玩笑自嘲 :「第一次開店就滑手」,但也感謝張大哥鼓勵跳脫框架 ,抬高格局,才能容納想像不到的人事物。他總提 醒我無論失落或得意,都要不斷自問 :「做這件事情,是否讓你成為更好的人?」
只要持續思考,就不會忘記想藉著音樂「讓 這個城市變得更好」的初衷,過程需要很多 人共同累積,一個人或許能力有限,但我願 意扮演一塊「敲門磚」,盡力去試試看。
我希望「In Our Time」成為這座城市的音 樂啟蒙店,連結城市的故事,鼓勵唱出自 己的歌,把喜歡做得事情聚在一起,因為 發乎真誠,也讓自己成為更真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