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房子 傳統透天屋層之家的改建想法
口述=方瑋
「都市山葵建築設計工作室」負責人。東海建築研究所畢業前後赴日修業,於小嶋一浩與赤松佳珠子C+A-Coelacanth and Associates與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作品「層之家」獲2014ADA新銳建築獎初選。
文字整理=鄭曉雯

臺南有很多傳統建築在進行改建,都會保留房屋的歷史樣貌再加入修飾元素創造新的風格。我大學念的是景觀、研究所念建築,一直覺得建築設計要創造新的東西,才能夠看到文化累進的力量,所以每次遇到要改造的建築設計,一定會創造新的空間體驗。
「層之家」是在臺南市區常見的傳統雙拼獨棟建築,屋主是是一般的上班族,兩層半的生活空間要讓三代人一起生活。就和很多舊式房屋一樣,兩戶連結的共同壁面沒有開窗,唯一有良好採光的西面,用鐵皮把陽台、窗戶都封起來,讓室內活動空間變大,卻造成整間房子光線陰暗,通風不佳等問題。
層之家的旁邊是公營機構據點,有不少角度可以看到隔壁的庭園綠樹,因此在調整結構時,我們謹慎測量每扇窗開口大小角度,讓每扇窗戶可以正對綠景,而非鐵皮屋簷,再把增建鐵皮拆除,讓陽台通透外露,這樣整棟房子和環境的關係才能夠打開。通透的工作陽台用玻璃落地窗作為隔間,只要把落地窗打開,微風徐徐吹入,儘管南臺灣氣溫偏高,但是空氣流通就不會覺得悶熱。
從事房屋裝修設計多年,看到多數屋主最終期望是「好看的房子」,所以也有很多屋主會在動工前找很多資料來討論「設計風格」,但是「好看」是很表層的結果,建築中有很多看不見的元素要巧妙融入設計中,才能夠創造不一樣的成果。所以我們和屋主的討論會先從他們的生活方式、空間需求開始,最後才是空間體驗期待,再把建築師對於房屋可以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帶入設計。
我的建築設計一定會放入「自然」這個元素,如何讓「人造X自然」的抽象概念能夠具體建構放在作品裡,一直是我的設計核心。我相信建築設計,不論規模大小,都希望房屋可以變成是環境的一部分,除了住在房子裡的人會有更好的生活感,也希望有生活感的房屋可以替大環境的美感加分。
我喜歡思考「人在有自然元素的建築裡,是用什麼樣的姿態生活」?所以有時候會把房屋想像成一座山、一個洞穴、或是一座森林。再從設計裡的細節形塑,像是從地板材質、櫥櫃、樓梯和牆面的配色,來呈現和自然相關的概念。
建築師的角色不是只有交出成品驗收,就和這間房子沒有關係了。在裝修過程中,藏在設計細節裡的觀念,都會慢慢地改變屋主的生活方式,例如層之家裡設計了很多植栽角落,屋主就會去找相關的知識,感受到我們希望人和自然能夠多一些互動的心意。
每次執行不同的設計規劃案,都當做一件新 的作品,除了替屋主量身訂做外,也希望能 夠突破以往,創造新的可能。我一直很想嘗 試孤兒院的建築設計,這些非營利機構或許 無法負擔設計費,但是如果我有能力可以幫 助這些公共建築有新樣貌,也許能讓居住其 中的弱勢團體,有更好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