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21     Work & Life Balance


拋開工作和生活的界線


┃ Evernote ┃


「Evernote Taiwan」辦公室位在大稻埕街屋一樓的開放式空間。
「Evernote Taiwan」辦公室位在大稻埕街屋一樓的開放式空間。


袁至中 Jeremy Brand Yuan(科技公司台灣負責人) 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四年前來台灣,曾在酒吧、超市工作,也擔任過科技網站「TechOrange」記者。2012 年九月帶領「Evernote Taiwan」進駐台北市迪化街成立辦公室,團隊共有四人一同推廣軟體在地化。






「Evernote」是一款應用筆記軟體,除了以文字、圖片記錄想法,使用者還可以透過旗下軟體「Skitch」在照片或文件標注記事,以穩定、快速的雲端同步功能,不管出遠門或是在家裡都能夠輕鬆找到資料。如果有合作計劃案或是想和朋友一同分享內容,也能共用同一本筆記協力編寫。

另外推出「Evernote Food」可記錄食譜、「Penultimate」iPad 專用手繪軟體、「Evernote Hello」能自動整理名片資訊。希望帶給使用者聰明、人性化的便利生活。




有時候總覺得我們就像是接受一間大企業贊助我們玩創業,公司不會拒絕我們的各種提案,讓員工們自由發揮創意,譬如說去年在台北市中心尋覓辦公室地點時,拿著相同的預算,總覺得與其選在大廈的某一層樓裡頭封閉工作,不如租下一個比較符合公司文化氣息:開放、互助、融合在地化的空間。因為我經常到寧夏夜市吃東西,被附近迪化街的舊城區文化氣息所吸引,上頭覺得沒問題、我們就真的搬了進來。

工作上,我們四個人幾乎無時無刻使用 Evernote 來處理各種事務,當使用者詢問軟體使用上出現的問題,Frieda 會從她的筆記本中,找到同樣出現過的案例紀錄,透過圖片指示和解決步驟回覆給用戶;Olive 負責將原始英文使用界面翻譯成中文,並蒐集各行各業人士使用上的創意方式,分享在網站上,讓 Evernote 能夠和台灣人的生活產生連結。


團隊已經將「Evernote Food」 翻譯成中文界面。
團隊已經將「Evernote Food」 翻譯成中文界面。


Vanessa 則是在產品團隊發現軟體中從未出現過的新問題時,思考解決方式,並將步驟逐一記錄,然後放到客戶技術支援的共用筆記本,分享給遠在瑞士、莫斯科的同事,讓他們不必再浪費時間重新查找資料。和其他龐大的科技企業相比,其實 Evernote 遍佈全球的員工只有三百多位,因此我們就像是一個在各地打拚、卻同心協力支援同一件事的團隊。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我們的辦公室在迪化街而且只有四個人,都會很傻眼,怎麼不是在台北 101?但也就是因為我們人少,才能夠接觸到不同層面的事情,從活動企劃、商業合作到產品銷售⋯⋯每一項都是全新的挑戰。但能透過少許資源完成許多困難事情,將效益發揮到最大,對我們來說很有成就感。

有趣的是,即使下班,我們四個人同時也都會靈活運用 Evernote 來輔助生活,我會把自己在許多地方的會員卡全部拍下來,下次如果忘記帶就能夠直接從筆記本中找到會員編號; Vanessa 和男友共享一個租房子的筆記本,兩人三不五時都會新增或查看對方推薦的好空間。

Olive 走在路上常會不經意有新奇點子,現在也許就能直接記錄想法,讓所有事情都不會忘記;Frieda 方向感不好常走錯路,之前就頻繁以紙筆規劃每次出門路線,現在有了 Evernote,可以輕鬆又快速透過搜尋功能找到想要去的地方,不用再一頁頁尋找自己的路程筆記,對我們來說,Evernote 就等同於第二個大腦。


IMG 3714
設置站立工作吧台,讓工作形式不受限。


下班休閒生活,是維持充電能量的來源,我每天早上起床,會花一點時間閱讀書籍、晚上會約朋友們聚餐,心血來潮就會騎著野狼機車四處探險,最近還一路騎到花蓮,沿著蜿蜒的公路,在長時間的路程中,能夠一個人專心好好思考一件事情。

Vanessa 喜歡爬台灣百岳,著迷自然風景,其實也是給自己下的挑戰,透過每次登山,體會過程中的挫折,享受最後到達山頂的勝利感,今年終於登上玉山主峰;Frieda 週末從事戶外運動,前幾週報名花蓮「象鼻隧道」高達七層樓的攀岩活動,覺得能夠讓自己筋疲力盡、就能瞬間釋放許多壓力,在面對生活中挑戰獲得平衡。Olive 除了慢跑、馬拉松之外,成立了「ILLUK」網站,由採訪認識許多有意思的插畫家,欣賞不少藝術作品。

在國外有人提出「Work-life balance」 的說法,藉由保持良好的生活來提昇工作效率,其實這已經是非常傳統的迷思。全然將工作和生活區分,而沒有任何交集,在智慧型手機和網路世代是不可能的。重點不是想辦法區分兩者,而是應該學會如何巧妙地去結合工作和生活,將自己的興趣投入在工作中並且獲得回報,讓自己愛上工作,讓工作融入生活。





口述 袁至中 Jeremy Brand Yuan(科技公司台灣負責人)
 許哲寧
 韓承燁





標籤:Tags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