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欣穎推薦】春寒料峭,需要好故事暖心

撰文=宋欣穎
曾任影劇記者、報紙專欄作家、偶像劇編劇、京都KTV店員,現職為導演。創作跨越影像、動畫以及文字。一個喜歡說故事的人。

 

關於閱讀,我偏好動人的故事。

一個動人的好故事不一定要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必須有濃烈的情感、綿長的餘韻,或是深刻的人性。尤其偏愛諸如「深夜食堂」般的人生況味,描寫邊緣社會人的美麗與哀愁,看在眼底似乎雲淡風輕,但刻畫出的人性幽微與生命細節面總讓人不勝唏噓。這類淡而有味的故事,若在一年之初春寒中閱讀,應可帶給人綿延一整年的感動與溫暖。

 

《55歲開始的Hello Life》村上龍

《55歲開始的Hello Life》

身為一個創作者,村上龍的小說是我的目標與夢想。他不賣弄技巧,永遠精準地取材社於當代社會;關懷邊緣族群,下筆冷靜不生枝節,態度卻充滿溫暖希望。

由五個中篇小說組合而成的《55歲開始的Hello Life》,是我2015年的閱讀經驗中的最驚喜之一。作者村上龍描寫五個主角,人生都已過了三分之二,已經不年輕但也還沒到垂垂老矣,但還想要重拾夢想與熱情,在人生中場重新出發時遇到的美麗與哀愁。故事裡的主角們都有著無法擺脫的困境,依賴著某些小嗜好在人生道路上匍匐前進。故事結尾,他們的人生似乎沒有太大的轉變,甚或更困窘,但他們的小嗜好卻成為現實中的閃光,情感後勁無窮。一如「再做一次翱翔天際的夢」一篇中,主人翁於結尾處的獨白:「其實,我心中也充滿不安,老實說,活著很痛苦。但是,我起碼還有家人,還活著,而且還能喝純淨的水。」如此真切殘忍,卻又給予無奈人生一線光明的故事,最是動人美麗。

《東京小屋的回憶》 中島京子

《東京小屋的回憶》

另一種閱讀小說時特有的樂趣,在於透過各種細節描寫去拼湊某種幽微的情感,像喝茶一般,剛入口滋味清淡,但入喉後味無窮,縈繞喉頭。

《東京小屋的回憶》便是這類故事描寫的高手。中島京子以年老女傭的回憶錄,描述了大戰時期東京中產階級主婦的生活,透過各種物品、衣著、裝飾、器皿甚至當時吃過的食物,拼湊出女主人鮮明的形象與個性,也承載了日本社會的集體記憶與時代變遷。敘事者見證女主人的不倫之戀,是透過觀察到女主人和服腰帶圖案上下顛倒,沒寫出腰帶曾被解開,但一切已盡在不言中。透過這些微小事物的描寫,也描繪出主人翁對女主人曖昧卻深刻的情感,餘韻無窮。

故事最後安排的巧思以及出人意表的結局,也讓閱讀者暗自驚呼。以看似雲淡風輕的筆調帶出驚人的幽微情感,非常日本式的表現手法,非常淡而有味。

《推拿》畢飛宇

《推拿》看似寫的是一群異於常人的邊緣人,一群在盲人院中工作的各 色人物。但在畢飛宇充滿愛與關懷的筆下,他寫出這群生活在黑暗中的 人們的日常,既熱情又光亮。

故事以人物為章名,從兩個盲人相戀開始,介紹各個角色登場:有人為 事業不顧一切、有人為尊嚴放棄夢想、有人為愛不顧一切,角色鮮活, 情感與常人無異,但因他們眼盲,人生的奮鬥與艱辛顯得更加光亮。

每個章節獨立講述登場人物的過去與現在,但每個章節又彼此環環相 扣,非常巧妙。故事都在黑暗中進行,以盲人的觀點描寫了大量的觸感 與聲音,讓人像是生活在南京的沙宗琪按摩院,經歷了各色盲人人生。

掩卷時,不禁會反省:我身為眼明之人,對於人生、情感、色慾的盲 目,又與他們有何異?也許就如畢飛宇說的:「說到底,我想通過這個 小說寫人類之盲。」

《京都寂寞》宋欣穎

綜合以上,作為讀者,我偏好「以小窺大」:以小人物看大環境,以小 細節拼湊出大情節。也喜歡現實中的黑暗面,但又不完全失去光亮。也 喜歡殘忍寂寞社會面,但卻不能失去溫暖,一如「深夜食堂」裏那些邊 緣族群物語。

因此,當我成為作者,開始書寫京都這座許多名家寫過的古都,便希望 能寫出我作為讀者時偏好的故事類型。故事最感動人的元素永遠是人 物,因此,我想寫出京都小人物的日常,寫出臺灣人沒看過的「裏京 都」,以充滿影像感的人物故事作為章節,拼湊出我眼中的京都意象。

《京都寂寞》裡的主人翁們也許有些古怪,也許有些踉蹌失意,但卻都 是活生生的人物,雖然文化不同、環境不同,卻和我們有著同樣的美麗 與哀愁。我希望寫出黑暗中的光亮人性物語,只是舞台恰巧是京都。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