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倫敦紅磚巷 什麼特異古怪都有人買單

撰文.攝影=張與庭

在台灣念英國文學,在英國研究台灣電影,現任職於倫敦媒體公司,繼續搞文化交流。

IMG_8536 (640x640)

 

優雅而內斂、嚴謹且自制、保守卻有點死板⋯⋯對英國文化的想像,總離不開這些被歸類為「土象性格」的形容詞。

然而,位於東倫敦的「紅磚巷」,卻絕不屬於之中任何一個詞彙。它像一座游離在倫敦——甚或是整個英國之外的國度,在漫漫的時光長河裡,刻劃出其獨樹一格的人文地景。 晦暗的煤氣燈在漫著濃霧的黑夜裡若隱若現,衣衫襤褸的小乞丐哆嗦著蜷在貧民窟街角,幾個生意冷清的老妓女板著臉倚在骯髒的巷弄裡。

彷彿狄更斯筆下的場景,歷史上的東倫敦,幾乎與貧困和危險劃上等號;接著,惡名昭彰的開膛手傑克,又進一步為東倫敦渲染出一抹神祕色彩。 在日不落帝國神話終結之前,無數移民從東倫敦港口登陸英國,他們在這裡聚集、繁衍——其中又以印巴裔移民為大宗。在經過了數百年的冶煉和重鑄,東倫敦成為文化和種族的大熔爐,也為其日後奠下了自由多元的文化基礎。 而這條總長不到兩公里的紅磚巷,便濃縮了整座東倫敦的精華。早期的紅磚巷,因為房租便宜,吸引了許多年輕藝術家和設計師進駐。

IMG_8782 2 (480x640)

後來這些藝術家漸漸嶄露頭角,同時帶動當地藝術發展,以紅磚巷為中心蔓延開來,將移民文化和新興藝術揉合成一種新舊交織的次文化樣貌。 漫步在紅磚巷裡,很難不被五顏六色的牆面塗鴉攫住目光,有時是深具巧思、結合裝置藝術的小型作品,更多時候是令人震懾的大面積塗鴉。有趣的是,這些塗鴉藝術都是活的,幾個禮拜後回到同個街角,原本掛著海綿寶寶的廢棄磚牆可能早已被某個不知名塗鴉藝術家畫成了一幅詭譎的人物肖像。

紅磚巷有著一種無所顧忌的隨性和奔放,藝術家在這裡得以自由發揮他們充滿創造性的叛逆。 總是帶給人髒亂和頹廢的印象並非毫無道理。假日的紅磚巷盡是琳琅滿目的跳蚤市集攤販,攤販的陳列乍看之下總讓人覺得雜亂無章,細察後卻發現,每位主人都有各自陳列商品的藝術,東倫敦大膽奔放的創作精神,其實早已深根在每個細節裡。

從最主要的Vintage二手衣,到一張上個世紀從巴黎寄出的泛黃明信片;市集上每件小物,都或輕或重地承載了某個陌生人的回憶和情感——而每個買賣,都是一場跨時空的對話。穿梭在這一帶,總能在不經意間碰見許多驚喜:也許在街角遇見一間奇怪小店,或是一家讓你以為誤闖異時空的古董舊衣店。 紅磚巷最迷人之處在於,不管你販售的是多麼特異古怪的概念,都有人買單 。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