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72 Dear Life
厭世的活著
是一種消極也積極的生活之道
┃消極男子┃

消極男子 人氣圖文插畫家,粉絲專頁吸引了 21 萬人關注。創作靈感 95% 來自於嘲笑自己沒用,5% 來自於有共鳴的電影。怕吵喜歡安靜,平常與人見面時會將聲音降低,情緒動作放到最淡,但只要一喝酒,卻變得熱情霸道,流露意外的反差萌。
還記得小時候常常會笑到哭出來,有朋友跟我說,那是太壓抑,才會在某個點上爆發,將自己推向情緒的兩極。關於厭世,或許是因為很早就面臨了生命的脆弱無常,我對於生死並沒有太大的抗拒。媽媽在我六、七歲時突然過世,從那時起,我家三個小孩都建立起:「嗯,人是很脆弱的,可能隨時會走」的心態。
上了高中,家中的大人包括父親、爺爺、奶奶,果然一如想像的陸續離去。儘管如此,從小我的個性並不特別消極,反而覺得既然身邊沒有人會念我,那就試著督促自己吧。人生第一次感到極度厭世,是在大四做設計畢製時。因為自我要求很高,和同儕也有些摩擦;那段時間我天天失眠,很容易對周遭的人生氣,陷入低迷,每天都在想著如何去死。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有心理疾病,開始遵循著醫生的方法,寫日記、創作,調整飲食和運動,才逐漸緩解,不再依賴藥物。

那段時間,消極和厭世的情緒都被放大,對很多人事物相對敏感,常透過臉書抒發內心的OS,感觸多的時候,甚至每小時都會發文。會將這樣自嘲消極的心情正式催化為圖文創作,自己也滿意外的。畢業後我從事設計工作,平日畫風繁複講求細節的我,有次竟在十幾分鐘內畫出了線條簡單的黑白插畫,用這樣迥異的風格跟客戶提案,並沒有通過,私心覺得可惜。
我繼續進行著人物插畫創作,有個長期看我臉書的朋友說,每次看到我充滿自嘲、消極的日常碎念,竟莫名地療癒,引發我將這樣風格的文字與人物插畫結合,成立個人粉絲專頁。

每個人在認真過生活時,一定會產生期待與落差,我將這些失望感擷取出來,成為創作的靈感。儘管我們這一代被視為厭世代,但我想厭世心態並不是現在才有,只是直到「每天來點負能量」、「厭世動物園」加上我三個圖文創作者,公開表態自己有這些想法之後,才讓很多人開始重視心中最真實的情緒。過去普遍認為把抱怨表現出來,好像很幼稚不成熟,但我覺得去抱怨某一件事,除了能緩解心情,可能也會刺激自己找出盲點去改善,那就是有價值的地方。
┈┈┈┈┈┈┈┈┈┈┈┈┈┈┈┈┈┈┈┈┈┈┈
Cover story 072 Dear Life
Part 1 我們生活裡的厭世風景
Part 2 厭世話老實說:生活裡的日常碎念
► 消極男子
► 林立青
► 鄭宜農
► 老王樂隊
Part 3 厭世社會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