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錕茶堂】清代老茶園 後代辦起品茶派對

創作對話 創作背後的故事總是有著汗水

撰文=鄭雅文
攝影=韓承燁

 

劉垣均結合茶藝及人文空間,交融新舊飲茶風氣。
劉垣均結合茶藝及人文空間,交融新舊飲茶風氣。

劉垣均

易錕茶堂負責人。為家族自清咸豐十年即製種茶的先祖建立品牌,將茶融入現代生活,以創新思維重塑品茶印象。

Q:茶在妳生命中有什麼意義?

A:老家在南投名間鄉的茶園種了150年的茶,小時候在茶園間奔跑玩耍,長大深入了解原來台灣有很好的產茶條件。名間鄉因其紅土養分夠,日照足,加上先天地理優勢,使得茶葉的生長更顯優秀。幼時,在三合院裡,製茶師揉捻的茶香撲鼻,大人們泡茶我跟著喝,喝慣了原葉好茶,手搖飲料完全無法入口。而每每回鄉看著茶園,總能感到茶、人和土地最緊密的連結。

Q:家族茶園所種的茶葉有何獨特之處?

A:茶園以手採為主,夏秋休耕,讓土地休息,使茶葉維持一定的品質。我們的強項是製作傳統的老式烏龍,如凍頂烏龍茶,屬中發酵、中度烘焙,有熟果香、木質香。製茶是極致的手工藝術,師傅需要靠長年的經驗判斷每批茶適合的發酵、火候等程度,並在高溫不停歇的狀態下,才能製出好茶。

Q:如何轉型百年茶園,建立新品牌?

A:家族五代種茶、製茶,希望能將好品質的台灣茶推廣出去。一開始辦許多品茶活動、茶餐會,拉進茶與人的 距離。品茶也可以像一場Party。我們並以自種的茶葉開 發茶點,如四季春麵包、凍頂小酥。進一步推廣台灣的茶 藝課程,例如茶藝中燙壺、 置茶、溫杯、高衝低泡、分 茶、敬茶、聞香、品茶,每個步驟都是專注定心的過程, 傳揚台灣傳統茶藝並交融西方思維。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