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Outdoor Festivals
撰文=Phoebe Chen
土生土長香港人,全職文字工作者。愛生活、愛分享、愛紙張的香氣。週間在傳媒業周旋,假日時最希望遠離消費主義,或是與人群絕緣。
圖片提供=草原地圖

香港,有著東方之珠的美譽,同時被冠上「石屎森林」(水泥叢林之意)的標籤。在這個小小的城市裡,很多人為了生活,不分晝夜地埋頭苦幹;但愈來愈多人,為了用心享受生活,學會放下工作,下班後走到戶外、踏在草地上,讓自己盡情放空,用心去感受這座城市的活力與氣息。
我和很多香港人一樣,這幾年也漸漸喜歡上戶外活動,到郊外野餐、參與戶外音樂會、逛逛戶外市集等,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與大自然互動。中環是香港的經濟命脈,在這個每天都有成千上億交易的金融重鎮,去年夏天竟出現一個不以金錢作交易的戶外市集。這個謝絕消費主義的市集名為――交換草場。
一切應該從「草原地圖」說起。「草原地圖」是一個鼓勵市民離開消費主導的城市,走到草地上重拾簡樸生活的非營利組織,四年前,「草原地圖」創辦人蔡志厚得知一位記者以身試法,他躺在香港的南昌公園草地上睡覺,結果沒睡幾分鐘便遭管理員驅逐,表示「草地禁止睡覺」。隔天,蔡志厚在Facebook開設公開的Google地圖,讓大家標籤曾經去過可踩踏的草地,「草原地圖」從此成立。
「草原地圖」共有六名主要成員, 包括藝術家、設計師和音樂人等。自2011 年3 月成立,已舉辦過多次大草地聚會,經歷過小型野餐聚會、多次草民音樂節後,他們突然想到新點子,辦一個與眾不同的市集,不與金錢掛帥,只透過以物易物的方式作交易。
去年夏天,我來到了這樣的一個奇妙市集。穿過繁囂的中環鬧市,在中西區海濱長廊的大草地上,鋪上野餐布,拿出事前準備好的東西整齊地陳列出來,等待知音人來交換。在交換草場,沒有買和賣,交易從不涉及金錢,可以交換實物,甚至可以交換秘密、交換心事、交換故事……想交換什麼都有可能。將家裡沒用的東西拿出來交換,動機很環保。但一切不止於此,有些人拿自己悉心栽種的盆栽出來、也有 些人會拿旅行時拍的明信片連同故事一同交 換,並非因為沒用才拿出來交換,為的是分享,是很純粹的動機。
在這片草地,只講人情味。還有免費咖啡、音樂表演……這裡真的是香港嗎?沒錯,這裡就是香港,是香港人的交換草場。2014 年 9 月 28 日,交 換草場在中環第四次舉辦,這一次,大家的心情 都很盪漾,草地上的一邊是太平盛世,另一邊的 中環則蘊釀著一場香港人的小革命。期待 2015 年的交換草場,也期待著不一樣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