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觀察室 | 電影
回到黃金年代
寫一封給好萊塢的情書

(文章有雷,閱讀之前請三思)
不久前,在網路上看到曼森家族殺人事件的全系列報導,邊恨得牙癢癢,邊心甘情願地被「邪教」、「血案」之類關鍵字營造的詭譎氛圍籠罩,真M。而一直以來,對於昆汀・塔倫提諾導演的印象則停留在《黑色追緝令》的經典海報,以及知道他拍十部片便要收山,《從前,有個好萊塢》就是他熱騰騰出爐的第九號作品。一聽聞此時代大悲劇下釀出的恐怖慘案是看懂這部電影的先備知識之一,即便不是主線,也再壓不住好奇心,一頭衝進電影院。
故事落腳在1969年的洛杉磯,彼時好萊塢世界金碧輝煌、名流新星們三天兩頭舉辦派對,排場之盛大完全不輸《大亨小傳》;而糖果「塢」外的美國社會,正值高喊愛與和平的嬉皮文化高峰期,看似鬆散糜爛的生活下,有心人士也悄悄孕育著對種族鬥爭的熊熊怒火和足以撼動整個國家的洶湧暗潮。

雖說好萊塢是童話故事和美夢成真的象徵,但在成就的背後,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淘汰換新也以漩渦般的速度在輪轉著。兩位男主角是全然虛構的角色,卻也是無數好萊塢影人真實經歷的拼貼布──紅極一時的西部片男星演藝事業陷入低潮,還因酒駕被吊銷駕照,特技替身兼摯友便當起了他的司機,過著整天一起趴趴走,上場機會卻屈指可數的日子──兩人一個住豪宅,一個住廢棄拖車,相同的是他們對成功人生的想像都寄託在這個人生大片場,好萊塢。
另外,則是在歷史上擁有真實原型的角色們──有備受關注的女星、同時也是曼森家族殺人案受害者的莎朗.蒂及其親友,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曼森家族嬉皮士們。真實世界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共存於鏡頭中,只不過在昆汀手下,虛實之間的偶然與巧合被連結,將死的人免於受難,該死的人體無完膚。少不了部分畫面極致血腥,但還來不及遮住眼睛,就會忍不住笑出聲。嘴裡唸著「哎唷痛痛痛」,心裡大呼過癮的暴力觀影體驗我還是第一次經歷──以娛樂的方式詮釋血光與衝撞,是昆汀擅長的暴力美學吧。

因著對歷史的架空與改寫,這絕不是一部客觀的電影,但誰管客不客觀呢,這部電影是昆汀寫給好萊塢的情書,投射著他對那黃金時代的致敬,另一方面也是他為冰冷殘酷的現實創造的平行世界。在這兒,好萊塢的人情是暖色調的,慘絕人寰的暴行能被即時遏止,美麗的臉龐沒有被刀尖刮傷,忘記的臺詞可以順利被想起,善良的人也擁有繼續圓夢的機會。即便透過放大鏡觀看,童話世界終究有裂痕,但人們還是可以繼續把故事說下去,Once upon a time……
文 李尤
圖片來源 取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