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On The Road
吳燦政・從事視覺與聲音創作。大學時期開始接觸音樂,熟知臺灣獨立樂團與地下樂團發展過程,曾在短時間內把一部日劇重複來回看數十遍;從導演高達非好萊塢式電影敘事手法得到啟發,累積敏銳的感官經驗。近年來無間斷地執行「臺灣聲音地圖計劃」,記錄臺灣各地的環境聲音。持續與各個領域的創作者合作展演。
撰文=楊芷菡
攝影=吳燦政

2006年我在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第一件聲音裝置作品〈夜鶯〉,密閉的空間裡懸掛了上百組的小耳機,耳機裡有兩種聲道,一是鳥鳴,一是即時廣播電臺的聲音。小耳機分布在空間的不同位置,共振產生的音頻,讓人彷彿置身在叢林裡,四周是大自然的聲音。為這項作品取材的鳥叫聲,實則出自於火車站附近鳥類專賣店,被關在籠子裡的鳥兒。
當年我在研究所就讀,學校旁是一座水庫,每天都能聽見蟲鳴鳥叫,這讓我思考,聲音裡會不會有更多的層次,而非僅是一種訊息的來源。我想要對自己生活的地方有更多了解,透過聲音找回視覺以外,被遺漏掉的訊息。因為這樣的想法,開始規劃,收集相關資料、申請經費,2011年正式執行環境錄音「臺灣聲音地圖計劃」。
第一年由北部城市開始記錄。身上帶著錄音裝置,用走路的方式進行,將時間劃分成早、中、晚,如果覺得早上沒有錄到什麼,就會在中午或晚上再次造訪,曾經在中山區街頭從早上五、六點開始,一直到走累了為止;公園是我經常的採集基地,曾在不同的公園裡收錄同一場雨的打雷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