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看書
在無關實驗書店為閱讀探險


一間書店 在微光中閱讀



從室外走進來,得先接連通過兩道彷彿是緩衝空間的黑色布幔,才會進入無關實驗書店。掀開第一面布幔時,還有點光線滲入,牆邊寫了句話:「撥開黑色布簾,你可以有更多體驗。」當我掀開第二層,便正式踏入黑暗。

即使早知道空間光線微弱,適應上依然花了些時間。還好書店人員在耳邊輕聲地說:「建議先緩慢往前走,讓眼睛逐漸適應黑暗,不要擔心,過一會兒就會發現可以看得清楚了,只是光線比較暗。」於是我開始嘗試往前走,但每一步都踏得小心翼翼,緩慢異常。我不怕黑,但身處不熟悉的環境,居然有些不安。

步履蹣跚下,只能試著把注意力放在書籍上,當我看到架上好幾本冷門書,像《發條橘子》、《愛的飢渴》,突然心裡不那麼怕了,反而覺得新奇。店主人蘇郁珊說,店內選書大部分不是暢銷書,希望人們能與市面上少見的書目邂逅,體驗空間之餘也能豐富心靈。

「黑暗,讓空間消失,視線才能回歸到書籍上。」設計師朱志康說。為了使空間消失,他們用了很多技巧,比如將現場大多的光源都打在書上,每一盞小燈在調整光源時,只要多那麼一點點,就會讓空間曝光。將近四、五百盞燈光,亮度一致又恰到好處,不難想見當初花了多少心力調整嘗試。

因考量到人在黑暗中容易不安,會下意識地向光源靠近,於是讓光源成為隱性的動線引導,除了照亮書籍,也形成一道微弱的光引道,暗示著人們下一步該往哪走,比如步上二樓的樓梯,一個光源就是一格階梯。 雖然整體視覺是暗的,但仍保留了書區展示的彈性,讓每一個書架都可拆卸也能調整角度,而客人如果想現場閱讀,便可在燈光較為明亮的木桌上看書。具有實驗性又富含貼心巧思,為書店搭配出最和諧的設計。

相較於朱志康所設計的成都方所書店,以藏經閣概念來創造閱讀氛圍,無關書店似乎更多了一股反叛性格。走在裡面的我,開始不停思索著當空間消失,人們對書籍的態度是什麼?此時,突然想到一句話:「沒有黑暗這種東西,只是看不見而已。」看著陸續進來的客人,眼睛都專注在緊鄰光源的書籍上。在黑暗中,書籍成為了心靈的燈塔。●





文 Tina
圖片提供 無關實驗書店



Tina 過去是記者,即使現在和妹妹在永康街開了兩間咖啡館,還是喜歡外出採訪,敲敲鍵盤寫稿,不喜歡整日被鎖在同一個空間裡。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