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84 #10yearschallenge
電視劇改變了我
甚至深深影響更多生命
┃陳慧翎┃

陳慧翎 2008 年以不同作品在金鐘拿下三獎,2010 年再以《那年,雨不停國》拿下導演獎,去年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成為首部登上 Netflix 的臺劇。既溫柔又強悍,談起家裡兩隻貓姊妹時充滿母愛,最近開始自學花藝。
這十年間,變化最大的就是題材。2010 年原本有個葬儀社的劇本,內容關於生死,那時連輔導金都拿到了,但完全找不到願意拍的電視臺,只能胎死腹中。直到近年《出境事務所》播出,大家才忽然意識到,這種職人劇原來有人會看的,我不認為這是觀眾口味的變化,觀眾是可以被教育、培育的,如果持續產出好的東西,大眾的喜好是會被改變的。
我自己很愛時代劇,所以一直都很喜歡曹瑞原導演的戲,他的戲就是又浪漫又深情,還能夠把時代的氛圍還原,在臺灣這樣的環境之下,要做到這樣的事情很不容易,需要很大的毅力跟勇氣。
像譽庭姐一直在寫愛情戲,而且是非常現代寫實,很貼近社會的;蒔媛姐的職人劇,總是做過很深入的田野調查,《出境事務所》比 2010 年我的案子還早拿到輔導金,卻直到 2015 年才在客家電視臺播出,客臺的預算不高,所以過程一定是辛苦的,這些人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走在這條艱難的道路上。這幾年因為文化部的政策改變,大家得到比以前多的奧援,所以有更多方式能推動,再加上風潮變動,有更多類型劇的可能。如今只要你能提出好看的劇本,就有機會被拍出來。
2009 年我以新人導演的身分去導有線電視臺的《下一站幸福》,有個很大的原因是當時面臨臺灣偶像劇末期,中國市場崛起,很多演員、導演還有業界工作人員都被挖角,在「沒有人」的處境下,我才有這個人生的轉折。對我來說,拍片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我很難說出印象深刻的經歷,但跟每個劇組相處的日子,我都記得。我跟劇組感情都很好,拍片的時候,每天 18 個小時待在一起,建立很深的連結,這些情感直到今日都沒變,像《下一站幸福》的劇組就跟家人一樣,生病的時候大家輪流來探望我,我現在自己住,如果要去醫院他們還會排班表照顧我。

從 30 歲開始拍戲,發現戲劇真的能夠深刻地轉變別人的人生。我第一個作品是大愛臺的《黃金線》,敘述一位女性獨自帶著五個小朋友,其中四個是有障礙的。後來到臺南辦簽名會,有個媽媽推著重度身障的孩子來,她跟我說曾經想過帶著小孩去跳海,可是看到那齣劇覺得女主角帶著五個都可以,自己為什麼不行?直到最近我還看見了那位媽媽的新聞,她推著孩子去跑了馬拉松。
後來我導了《那年,雨不停國》,朋友的家教學生跟我說了個故事,他有朋友就是小林村的受難家屬,失去了媽媽那邊所有的親人,朋友們雖然輪流去陪伴他,可是都沒有辦法讓他從痛苦的黑洞中離開,最後是他將 DVD 寄給那位朋 友,那孩子看了突然振作起來,覺得要為自己和爸爸好好活下去。
就是這些事,讓我發現,戲劇是可以很深層地 去打動、鼓勵人們的。
┈┈┈┈┈┈┈┈┈┈┈┈┈┈┈┈┈┈┈┈┈┈┈
Cover story 084 #10yearschallenge
Part 1 謝謝你伴我們十年青春
Part 2 我們跟臺灣 一起變成熟的大人
Part 3 致那些曾經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