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00 Let’s Breakfast
── 地方早餐有自己的玩法 ──

在義大利
早餐是要站著吃的
文、攝 Jane Chen

太陽熱情的早晨,我走進家樓下熟悉的 bar▾bar 在義大利不是酒吧只有夜晚營業的地方,而是提供咖啡、飲料和點心的地方,從早上營業到晚上餐前酒的 happy hour,有些甚至會販售菸酒及公車票券。跟咖啡師要了一杯卡布奇諾後,老闆從廚房走出來,精神奕奕的聲音問我:「brioche con crema ?」(一樣奶油可頌嗎?)我微笑點頭,老闆接著說:「come stai ?」(最近都好嗎?)然後我們小聊了一會兒。
義大利的早餐就是要這樣吃的,搭配著老闆活力的問候,或是不經意認出鄰居後的幾句寒暄,整間 bar 裡人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當然最經典的畫面還是,認識的義大利人們靠著吧檯擠成一圈一圈的;尚未被服務到的客人,手裡拿著收據揮舞吸引著服務員的注意;獨自站著吃早餐的義大利上班族,好像與世隔絕,態度從容地享受著一個人的咖啡時光。
比起早餐本身,義大利早餐吃的更多是文化。

在義大利的第一年,不懂義大利咖啡的我,點餐時常見到咖啡師一臉不知所云,什麼香草拿鐵、焦糖瑪奇朵,這些美式咖啡才有的選項這裡壓根沒有,最後只能尷尬地討杯咖啡拿鐵。但後來我才明白,義大利早餐結合了的是他們的文化,是得在這裡得待夠久,拋下過去對早餐的成見,才能看得到它的迷人之處。
舉例來說,bar 是沒有菜單的,點咖啡對義大利人來說是內建的基本常識,小小一杯義式濃縮(espresso)可以分為:長濃縮(espresso lungo)、雙倍濃縮(doppio espresso)、雙倍長濃縮(doppio lungo)。加牛奶的則有卡布奇諾(cappuccino)、咖啡拿鐵(caffè latte)、咖啡瑪其朵(caffè macchiato)、拿鐵瑪其朵(latte macchiato)看起來就是各種排列組合,但對義大利人來說,這些些微差距造就的口感味道可以說是完全不同,非常講究。

我最喜歡的 bar,是在波隆那郊區的 Gino Fabbri Pastry,由義大利知名牛乳製品集團開設,原本只是設置給員工的休息區,後延伸成一間由世界甜點主廚主導的熱門甜點店。在地人說,這間 bar 早在主廚來之前就相當有名,因為他們使用的食材都是在地新鮮取得。的確,我自己去了好幾次,比起甜點店的人潮,隔壁販賣鮮乳、乳製品食材的店面更是人滿為患。
受到義大利早餐文化的洗禮,到後來星巴克入駐義大利,我一度為之欣喜若狂,心想著終於又可以喝到以往懷念的滋味,但不知為何,去了幾次都喝不到過去那個熟悉美好的味道,更缺少了早餐日常裡的愜意。後來想想,也許是義大利家樓下的 bar 老闆,讓我想起家鄉巷口那個總是熱情招呼我的早餐店阿姨。雖然在臺灣,我們沒有站著吃早餐的習慣,但那分熟悉的溫暖卻是一樣的。
Jane Chen 臺灣人,婚後隨著先生搬到義大利,現定居波隆那。在臺灣早餐最愛吃鐵板麵配大冰奶,在歐洲待久了,竟也覺得乾麵包意外好吃。經營臉書粉專「JC 愛旅誌。Tutto il Mondo」,分享在義大利生活的所見所聞。
┈┈┈┈┈┈┈┈┈┈┈┈┈┈┈┈┈┈┈┈┈┈┈
Cover story 100 Let’s Breakfast
Part 1 吃早餐的小日子
Part 2 地方早餐有自己的玩法
Part 3 習以為常的平凡餐點暗藏不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