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宅變潮區
新舊共存彰顯個性


一處城區 新加坡中峇魯


02

文、攝 藍郁




不記得是先有咖啡館或書店,總言之,這兩者的存在相輔相成,能為一個老宅區注入新活力。說的是新加坡的中峇魯(Tiong Bahru)。


約莫十年前,中峇魯還是個步調散漫的民宅區,老店鋪林立,不少年邁的店主準備結業將店面出租。個性咖啡館和獨立書店的進駐吸引潮人前來朝聖﹔隨即,精品店、糕餅店、餐館等也紛紛落腳,把中峇魯給喚醒,並營造了「咖啡館就在家隔壁」的玩味格局。




03


來中峇魯的話,我喜歡避開人潮感受這裡的日常和看建築,亦端詳那些健碩的老樹及迷人的鐵花窗。小時候爺爺住靠近中峇魯,爸爸駕車經過時,探頭看就覺得這裡和別區很不一樣。建於上世紀三○年代的民宅,一般僅三、四層樓,有包浩斯和裝飾藝術的建築美學。老宅的特色是沒有電梯,梯級狹窄又陡斜,目睹過一位大洋漢拖著笨重的行李爬上梯級,氣呼呼又汗流浹背,狼狽不堪。


閱讀新加坡建築師兼作家陳家毅的散文集《思慕的城》,知曉中峇魯的民宅由英國殖民時期的建築師操刀。當時英國的建築風仍很傳統,這群海外來的年輕建築師不願依樣畫葫蘆,在中峇魯的規劃中不受束縛大展拳腳。




若您要繼續閱讀,請先註冊為小日子網站會員! 前往註冊頁面。





藍郁 新加坡人,曾任平面設計師,現為自由撰稿人,堅信每個人該有 second career。喜歡走路,能邊走邊釐清思緒,一旦走進書店和唱片行就無法自拔。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